財政部: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
【來自國新辦新聞發布會的報道】
“2023年,受益于經濟回升向好及2022年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拉低基數等因素影響,財政收入呈現恢復性增長態勢。從數據看,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21萬億元,增長6.4%。就地方來看,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收入分別增長6.7%、6.9%、10.7%和12%,全國31個省份財政收入全部實現正增長。”2月1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相關負責人深入解讀2023年財政收支情況及相關財政政策。
財政支出方面也持續加力。財政部副部長王東偉介紹,2023年年初,財政赤字率按3%安排。為支持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第四季度增發1萬億元國債,全部通過轉移支付安排給地方。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23年達27.46萬億元,增長5.4%。重點領域保障有力,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8.9%,教育支出增長4.5%,科技支出增長7.9%,農林水支出增長6.5%,城鄉社區支出增長5.7%。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
對此,王東偉分析認為,所謂適度加力,一是保持適當的支出強度,釋放積極的信號;二是合理安排政府投資規模,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三是加大均衡性轉移支付力度,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四是優化調整稅費政策,提高政策的精準性、針對性、有效性。所謂提質增效,就是在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強化績效管理、嚴肅財經紀律、增強財政可持續性、強化政策協同這六個方面下功夫,大力推進財政管理的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法治化,要把錢用在刀刃上、關鍵處。
近年來,國家財政把科技作為財政支出的重點領域優先予以保障。2018—2023年,財政科技支出從8327億元增長到10567億元,年均增長6.4%。
王東偉介紹,2024年,財政部將圍繞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繼續發揮好財政資金的帶動引領作用,發揮好政府投資基金的增信撬動作用,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壯大,促進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推動產業新賽道加快培育開拓,有力有效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2024年,財政部門將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舉措,推動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王東偉說,要注重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發揮需求牽引作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激發科研人員活力;在經費方面,加大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的投入力度,大力支持保障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支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強項目、資金、人才、基地創新資源的統籌。
“2023年,按照積極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注重精準、更加持續的要求,我們統籌助企紓困需要和財政的承受能力,進一步突出前瞻性、連續性、精準性,對到期的稅費優惠政策該延續的延續,該優化的優化。聚焦特定領域、關鍵環節,精準實施一批新的稅費優惠政策,實打實支持企業紓困發展,推動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財政部預算司司長王建凡說。
2023年,財政部門分批次延續優化了70余項到期的稅費優惠政策,大部分政策直接延續到2027年年底。王建凡指出,這些政策從提高供給質量和擴大有效需求雙向發力,重點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支持做強做優實體經濟,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支持促增收擴消費保民生,支持穩外貿穩外資和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本報記者 魯元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