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一個縣城的啟示
2023年,民營經濟貢獻了全省近70%的地區生產總值、70.6%的稅收、70%以上的科技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力就業和94%的企業數量……
近日,福建省在省級兩會期間亮出這份民營經濟成績單。
每年年初,地方兩會都會成為外界洞察中國經濟走向的窗口。相較于全國民營經濟“五六七八九”的貢獻格局,福建民營經濟“七七七八九”的特征,頗為亮眼。
提到福建、提到民營經濟,不得不提及一個地標城市——福建晉江。
今年第一個工作日,國家發改委在晉江組織召開了創新發展“晉江經驗”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新年第一會”在一個縣級市召開,指向性意義明顯。
在中國民營經濟發展過程中,晉江的確是一個值得剖析的樣本。
你可能不知道晉江是個僅有700多平方公里的縣城,但你一定聽說過,安踏、盼盼、七匹狼、恒安、勁霸男裝、鴻星爾克、九牧王、特步、喬丹、貴人鳥、361°、德爾惠、金萊克、喜得龍……
沒錯,這些耳熟能詳的國民品牌都來自晉江。
20多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發現了晉江這個極具代表性的樣本,并通過深入的調查和思考,總結提出以“六個始終堅持”和“正確處理好五大關系”為主要內涵的“晉江經驗”。
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張占斌看來,“晉江經驗”的核心內涵就是發展,特別是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大力發展實體經濟,依靠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20年間,晉江地區生產總值從2002年的277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3207億元,成為全國民營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相當于20年里再造了10個晉江。
從某種意義上說,晉江改革開放的成就史,就是民營企業的創業史。晉江近20年的跨越式發展,彰顯了“晉江經驗”在當下,對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依然具有重要價值。
2023年,中國經濟呈現恢復回升態勢,經濟增速實現預期目標,結構優化呈現不少新亮點。但同時必須看到,當前,經營主體預期不穩、信心偏弱的現象依然存在,輿論場上,“離場論”“國進民退”等論調不時沉渣泛起。
廓清迷霧、提振信心,需要亮明態度,更需要實招硬招。
去年7月,被稱為“民營經濟31條”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公布,全是干貨的31條措施中,“不斷創新和發展‘晉江經驗’”寫入其中。
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副院長魏楚認為,在目前中國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重提“晉江經驗”非常有必要,這是在追尋過去成功做法基礎上尋找突破口。中國各地民營經濟發展的程度有高有低,速度有快有慢,需要因時因地靈活應用“晉江經驗”。
只要發展改革在路上,“晉江經驗”就不會褪色。總結來看,當前傳承弘揚、創新發展好“晉江經驗”主要是把握好其中的四條精髓要義:
一是重視民營經濟發展。要完善政策體系,促進司法公正,切實保護民營企業財產權益、創新權益和自主經營權,給企業以明確的方向、穩定的預期。
二是重視實體經濟發展。要把實體經濟作為發展經濟的著力點,依靠資源稟賦結構和比較優勢,科學選擇產業發展方向,努力把產業做優、做出特色、做出規模。利潤率偏低是制約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要促進各類資源要素向實體經濟聚集,提高實體經濟利潤率。
三是重視創新發展。“晉江經驗”的重要一條就是科技創新。鼓勵、支持、引導民營企業發揮創新主體作用,全面加強原始創新、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
四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晉江經驗”強調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發展經濟,始終要求堅持加強政府對市場經濟發展的引導和服務。
去年,福建全省引進民企制造業項目2280個,民間制造業投資增長8.1%,新登記民營經營主體112.8萬戶、增長9.1%。
去年年底,晉江在部署2024年工作時提出八項重點任務,居首的就是“以新型工業化為突破,加快建設中國民營經濟強市”:推動高新企業超900家、專精特新企業超100家、戰新企業超200家、科技小巨人企業超200家……
20年里再造10個自己的晉江,依然在探索新的經驗。
處一隅而觀全局。“晉江經驗”為什么行?福建民營經濟為什么能?中國民營經濟發展該如何促進?
一個縣的啟示,具體而鮮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