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經濟如何破浪前行

      發布時間:2024-01-23 11:2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2024年,中國經濟站在2023年126萬億元GDP的起點上,想要實現突破,就需要挖掘更多可能性,尋找更多新動能。面對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增速放緩的趨勢,更要堅定信心,迎難而上,“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實干肯干,創新創造。

        ——————————

        “世界風云激蕩,我自青山咬定;任它波濤洶涌,我自破浪前行。”1月19日,在“第十屆(2024年·春季)宏觀形勢論壇”上,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吉炳軒如此評價2023年中國經濟的表現。

        2023年中國交出了一份成色好、分量足的經濟“成績單”。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126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

        吉炳軒認為,2023年,國際經濟出現了“一高一低”的現象,即高通脹、低增長。中國經濟運行也可以用“一高一低”來形容,分別是增速較高與物價較低,這與世界經濟的運行特征正好相反,充分展現了中國對世界經濟所作出的積極貢獻。

        2024年,國際經濟形勢將如何發展?中國如何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20余位國內知名專家齊聚“第十屆(2024年·春季)宏觀形勢論壇”,共同展望2024年的世界經濟形勢,共同探尋2024年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2024年全球經濟面臨挑戰

        “不確定性大”“風險高”“增速緩”……從對2024年世界經濟展望的關鍵詞可以看出,各界對2024年世界經濟發展的預期不高。

        吉炳軒談到,展望2024年,世界宏觀形勢有很大的不穩定性,甚至會有一些突發性的問題,各種矛盾會相互交織、相互作用,各種困難和問題都會出現,也將是復雜多變的一年。可以明顯看到的是,多國政治博弈十分激烈、局部戰爭沖突仍將持續、全球經濟發展困難重重、全球治理體系艱難調整、全球經濟貿易圍欄設卡、應對氣候變化任務艱巨。

        “超級大選年”的到來,正在加劇全球經濟形勢的未知與動蕩。在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發布的《Y型路口上的世界——2024年人大重陽宏觀形勢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2024年為“超級選舉年”,預計將有78個國家和地區舉行總計83場全民性參與的選舉,涉及人口數量達42億,占全球人口的60%。《報告》還指出,2024年,世界在政治、安全、經濟、金融、社會等五個維度面臨“Y型路口”的選擇,形成“十面埋伏”布局。

        可以看到,多個國際機構的預測都是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緩慢。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4年全球經濟增速2.9%。日前,世界銀行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4年全球經濟將增長2.4%,增速連續第三年放緩。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認為,2024年,對全球而言無疑是機遇和挑戰并進的一年。世界兩個主要國際經濟組織都預計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低于3%,意味著今年全球經濟處于衰退的邊緣。

        與此同時,朱光耀還指出,也要看到巨大的挑戰下,光明的經濟前景,即第四次產業革命正面臨著新的突破。他也提醒,在人工智能帶動全球第四次產業革命進程,為人類生產力的提高提供巨大的機遇時,也必須警惕AI帶來的挑戰,尤其是要非常慎重地處理AI與大國的關系。

        從金融領域來看,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分析,2024年,多數國家央行仍將在“抗通脹”和“防衰退”的政策目標中尋求艱難平衡。雖然全球通脹問題得到階段性緩解,但導致全球經濟下行的短期和長期因素依然很多。

        他認為,為應對全球經濟挑戰,各國政府和央行要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共同防范各國經濟政策對外產生負面溢出效應,尤其是要防范個別大國利用自身在全球經濟體系的主導作用對外轉嫁風險和危機;通過政策協調形成應對挑戰的合力,共同維護開放包容的宏觀經濟政策環境,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塑造全球經濟增長新動力。

        危中尋機:中國經濟蘊藏巨大的增長空間

        作為引領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中國經濟回升向好為提振全球經濟復蘇增強信心。

        1月17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指出,從橫向來看,2023年我國5.2%的經濟增速高于全球3%左右的預計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2023年我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望超過30%,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

        “中國已成為世界的引領力量,也成為宏觀形勢的決定性力量。”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重陽金融研究院聯席理事長林尚立表示,世界宏觀形勢的好壞除了外部因素以外,還取決于中國自身的改革、發展和持續穩定。

        2024年,中國經濟何去何從對世界經濟的復蘇至關重要,那么,中國經濟究竟蘊藏著多大增長潛力?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分析,中國經濟轉型若能取得實質性突破,未來10年,將釋放5%左右的經濟增長潛力。

        遲福林認為,當下,中國經濟轉型正處在重要的歷史關節點。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蘊藏巨大的經濟增長空間。從現實情況看,14億人的經濟轉型升級蘊藏著巨大的市場需求空間,這是我國特有的“轉型紅利”。

        其中,消費結構升級蘊藏巨大的消費潛力,產業結構升級蘊藏巨大的投資潛力,城鄉結構升級也蘊藏著內需潛力。初步測算,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新增投資需求達到6.6萬億元左右。

        針對2024年中國經濟增速目標預測情況,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賈康給出的答案是:可以繼續設定在5%。“雖然有困難,但還是有非常大的、值得期待的前景。”

        賈康分析,去年8、9月份,經濟指標向好后,相關政策持續“加碼”。去年三季度,增發的1萬億元的特別國債像是“引子”,隨后一系列其他措施出臺,形成了一攬子政策組合。他認為,這些措施今年應繼續在動態優化的進程中發力,在夯實向好的趨勢的同時,奠定更好的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賈康也指出,中國以現代化為戰略目標的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爬坡過坎、要沖過“歷史三峽”的關鍵性考驗階段,“行百里者半九十”“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都非常適合形容當下這個階段的特征。中國已存在客觀成長性,而需要做的就是主觀方面的努力,就是要把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伴之以思想觀念的創新和思想進一步的解放,形成在人類文明主潮流下的實質性進步,來支持我國中高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不斷縮小與發達經濟體的差距。

        吉炳軒說,要分析判斷形勢,善于發現機遇、創造機遇、把握和用好機遇。自覺做到“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實干肯干,創新創造。

        中國經濟的“張力”

        2024年,中國經濟站在2023年126萬億元GDP的起點上,想要實現突破,就需要挖掘更多可能性,尋找更多新動能。

        中國社科院大學教授、國務院原副秘書長江小涓表示,2023年我國經濟總體恢復向好,達到了預期目標,也有很多亮點,但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因為一些長期的經濟基本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江小涓認為,經濟企穩向好要靠短期的政策組合,更要靠改革開放提供長期的新動能,而新冠疫情之后,全球化再一次加速,確實是提供了新動能。同時也要看到,中國目前開放的國際環境和經濟環境和以前大不一樣,下一步面臨的摩擦、競爭會成為常態。因此,不能完全退回到國內做,但依賴大口徑外循環推動經濟增長也不現實。對外資在華投資的調整,要理性看待,努力爭取,不必過度解讀。要改善外商投資環境,增強在華經營的信心非常重要。但也要看到,外資比重受很多重要因素的影響。除了以開放促發展之外,還要以開放促改革。

        中金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海洲認為,2024年全球并不會出現大規模經濟衰退,將在“軟著陸”路線上前進。從國內來看,中國民營企業投資相對較弱,地產行業同樣如此。新冠疫情之后,消費有一定的復蘇,但出現結構性分化,低端消費復蘇快,中高端反彈力度不足。

        在中國人民大學高級研究員劉志勤看來,我國的經濟除了潛力、活力和韌性三大特點之外,其實還有“張力”這個特點沒有發揮出來。“中國的經濟有一定張力,而這個張力藏于民營企業。”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民間投資下降0.4%;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民間投資增長9.2%。民營經濟作為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是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2024年,調動民間投資的積極性尤為重要。

        遲福林關注到,投資面臨的結構性矛盾制約投資潛力的釋放。他解釋,從投資主體看,2023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占比50.4%,比2022年下降3.8個百分點;從投資行業看,2023年服務業固定資產占比65.8%,比2020年下降2個百分點。應當說,這與投資領域存在的某些結構性矛盾直接相關。“如果這些結構性矛盾不能很好解決,穩定民營資本預期就有可能‘事倍功半’。”

        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必須讓民營企業有獲得感。幾天前,在國新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袁達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采取的務實舉措將在四方面重點發力,包括不斷強化民營經濟發展的制度和法律保障、狠抓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各項政策落實落地、持續暢通民營企業訴求反映和問題解決渠道、積極營造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

        市場對于加快推進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進程呼喚已久。袁達指出,將構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制度保障體系,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實下來,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趙麗梅 記者 張均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乱中年女人伦av一区二区| 厨房切底征服岳完整版| 99色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经典三级完整版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真实女人一级毛片| free哆拍拍免费永久视频| 日本在线不卡视频| 亚洲国产一二三| 男生女生一起差差差视频| 国产丰满麻豆videossexhd| 窝窝午夜色视频国产精品东北| 好男人在线社区www在线视频一| 久久精品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 美腿丝袜中文字幕| 国产李美静大战黑人| 97国产免费全部免费观看| 性欧美69式xxxxx|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欧美怡红院免费的全部视频| 免费A级毛片无码久久版| 色哟哟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A∨视频网站| 91色视频在线| 好男人社区www在线观看高清|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欧美jizz18性欧美| 亚洲熟妇无码爱v在线观看| 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二月| 国产AV无码国产AV毛片| 黄网站色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高清| 99在线观看精品免费99| 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 久久久久琪琪去精品色无码| 本道久久综合88全国最大色| 亚洲欧洲中文日产|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合小说网| 午夜福利啪啪片| 色哟哟www视频在线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