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新三樣”、造船業、創新能力……多重優勢蘊藏中國經濟騰飛巨大力量
央視網消息: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每出口3輛汽車就有1輛是電動載人汽車,全年出口177.3萬輛,增長67.1%。
我國光伏組件產量已經連續16年位居全球首位,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等產量產能的全球占比均達80%以上。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申請的動力電池專利占據了全球的74%,已成為驅動電機最大的生產國。
2023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企業中,中國企業占據六席,市場份額超過60%。
2023年,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為代表的“新三樣”合計出口1.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增長了29.9%,國際市場份額遙遙領先。
造船業三大指標國際市場份額首超50%
1月1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我國造船業最新數據,在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這三大造船業指標上,中國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一,國際市場份額首次全部超過50%。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造船完工量423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1.8%;新接訂單量712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6.4%。截至2023年底,手持訂單量13939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2.0%。三大指標占國際市場份額首次全部超過50%。
2023年,中國造船業全面突破。我國首次形成船海產品全譜系總裝建造能力,這也意味著所有船型中國都能建造。全球18種主要船型中,我國首次做到14種船型新接訂單位列全球第一。我國新接綠色動力船舶訂單首次在國際市場份額中占到一半以上。
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船企手持訂單近3000艘,出口金額將超過2500億人民幣,主要指標有望再創歷史新高。
國內企業擁有有效發明專利超290萬件
截至2023年底,我國國內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的企業達42.7萬家,較上年增加7.2萬家。國內企業擁有有效發明專利290.9萬件,占比增至71.2%,首次超過七成,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凸顯。
國家知識產權局介紹,2024年,將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效能,擴大公共服務機構和網點規模,持續增加開放共享的數據種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