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2023年國內大循環主體作用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111.4%
中國青年網北京1月17日電(記者 任潔)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3年全年國民經濟數據。在談及經濟增長動力時,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在17日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國內大循環的主體作用在增強。2023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了47.1萬億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50.3萬億元,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111.4%,比上年提高25.3個百分點。在著力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打通國內大循環的堵點卡點,暢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要素流動也趨于活躍,產銷銜接狀況也在逐步好轉。
國際循環的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提升。面對外需收縮等不利影響,康義表示,我國加力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出口實現了正增長。橫向比,要好于主要外向型經濟體,國際市場的份額保持總體穩定。2023年,貨物出口額比上年增長0.6%,一般貿易、民營企業進出口占比都有所提高。同時,我國也在積極拓展國際經貿合作,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已經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國際循環的范圍更廣、層次更深。2023年,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總額比上年增長了2.8%。
此外,國內國際循環相互促進。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顯現,內需擴大拉動了進口。2023年,農產品進口額比上年增長了5%,消費品增長了1.2%,能源產品進口增長了27.2%。產業體系健全,生產能力穩定的優勢也得到了發揮,出口促穩提質帶來了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為經濟整體好轉提供了助力。2023年,我國貨物出口額再創歷史新高。其中,機電產品出口比上年增長了2.9%。電動載人汽車、太陽能電池、鋰離子蓄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產品出口額也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增長達到29.9%。
康義表示,我們在看到國內國際雙循環取得積極進展的同時,也要看到國內大循環還存在一些堵點,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深刻調整,國際循環也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下一步,要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