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引領力更強 與普通青年更貼近 上海青聯改革帶來源頭活力
參加理論學習時間不少于10個學時,完成一篇青年相關的重點調研課題加5分,每人常態化聯系20名青年……以上這些量化標準,是《上海市青聯委員履職手冊》中“委員考核標準”的部分條目。
2016年,經黨中央批準,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印發了《全國青聯改革方案》,自此全國青聯改革的大幕徐徐拉開。上海是2015年第一批群團改革的試點省市,從開始改革到2019年第一次換屆,再到2024年第二次換屆,改革正逐步為上海青聯帶來源頭“活力”——青聯的政治引領力更強了,青聯的會員團體更有代表性了,青聯工作與普通青年更貼近了。
“青聯改革一直在路上。早期我們關注能不能把人員結構調整好,現在我們關注人員結構調整好以后怎么更好地聯系青年。”上海市青聯相關負責人說,改革現階段,上海青聯重點關注如何做好“青聯姓黨、青聯擔當、青聯聯青、青聯為民”4個維度的工作。
每名委員都有“4+1”理論學習任務
2022年9月,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印發《新時代深化全國青聯改革實施方案》,上海結合實際,迅速制定了這一方案的“上海版”細化落實方案,其中包括改革措施44項。
上海版方案在“強化政治引領”方面細節感滿滿。比如,明確每名委員至少開展兩次面向身邊青年的學習分享及宣講活動,圍繞助力高質量發展等主題至少獻計獻策1個,至少為青年辦實事1件。每一名委員都要完成“4+1”理論學習實踐,內容包含青聯大講堂、紅色尋訪、青聯讀書社、青年講師團和“我為青年做件事”。
“我就是按照委員履職標準里的要求,定期參加青聯的活動,潛移默化地就覺得自己創作作品應該更精致一些、更有現實感一些。”網絡作家王小磊經常在各種文藝創作者沙龍上表達自己的鮮明觀點,“我們國家網絡文學20多年發展下來,不能光發爽文、流量文、怎么好玩怎么來,我們要出精品力作,除了想象力之外也要融入更深刻的、體現人性的好東西、好作品”。
通過參與青聯各項活動加強理論學習,王小磊深刻認識到文藝創作要堅持為人民服務、反映人民心聲,“只有做好‘兩個結合’,讓網絡文學作品體現中國特色、人情百態,才能推動中國網絡文學未來走向世界”。
2023年,上海市青聯專門成立專項工作組,引領市、區兩級青聯委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通過委員領學、委員宣講、委員座談“三步曲”,深化理論學習成果,將委員政治引領融入日常、抓在經常。
5年來,上海青聯累計開展學習活動逾300場,覆蓋青年超過10萬人次,實現各級委員政治培訓全覆蓋。青聯委員將理論學習成果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扎實開展“我為青年做件事”實踐活動。
青聯委員高煜是黨的二十大代表,她還是上海地鐵虹橋火車站站車站站長,也是一名青年講師。她的宣講接地氣,年輕人愛聽。“我從2010年世博會開始就當志愿者。現在在地鐵站服務,一樣要拿出當志愿者的干勁來。”她主動關注車站游客群體的需要,發現了虹橋樞紐火車地鐵換乘安檢重復、殘疾人通道兜圈子等問題,還提出解決方案、落實改進工作,為乘車人一點一點謀便利,“立足工作崗位,著力解決青年人遇到的難點、堵點問題,是我作為一名青聯委員應盡的職責”。
青聯大會上、工作總結中都會有“調研報告”
近期,上海市靜安區青聯正在以界別為單位向青聯委員征詢了解他們的調查研究開展情況。
按照最新的“上海版”青聯深化改革方案,針對青聯委員的政治引領問題,方案要求聚焦“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青年發展型城市”主題,圍繞科技創新、產業發展、青年創業等方面問題,充分發揮組織動員優勢、人才智力優勢和廣泛聯絡優勢,面向市青聯委員和各會員團體開展上海青聯青年統戰工作重點課題調研,推動專題調研成果轉化為提案、社情民意、人民建議等。5年來,上海青聯成立提案和建議工作委員會,落實“一界別一年一提案”機制,累計提出提案建議403份。
靜安區青聯重點聚焦的是“科技企業人才痛點”問題。一方面,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建設是上海的工作重點,另一方面,青年就業創業問題又是當前關注的熱點。
靜安區青聯委員翟惟清在上海外服人力資源咨詢公司工作,因此承擔起了調研問卷的發放工作。她選擇了人工智能、大數據以及信息通訊三大具有代表性的科技行業企業為調研對象,共計120余家,企業規模從10人左右的小微科創企業到500人以上的大型企業都有。調研問題主要涵蓋校招人才需求、社招人才需求、招聘困難原因等8個維度。
“我們建議,政策制定者層面未來可以定期跟蹤、發布科技企業人才需求和緊缺技能崗位提升培訓等,既能服務轄區內的科技企業、建立長期聯系;又能及時給找工作的年輕人一些指引。”團靜安區委書記、區青聯主席吳佳妮說。這樣的調研報告靜安青聯5年來還做了很多,每次這些報告都會成為青聯大會上、工作總結中的亮點,“說明委員們實實在在在關注青年問題”。
各類青年社團更活躍,青聯聯青更有效
對團體會員的重視和培育,是《新時代深化全國青聯改革實施方案》的一個重要信號。能不能把青聯會員團體建設好、拓展好,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青聯能否聯系更加廣大的青年。
全國青聯相關負責人解讀前述方案時指出,讓最大多數青年有組織依托,實現對青年的組織和再組織,是最廣泛團結各族各界青年的有效手段,是青聯工作長期而重要的工作任務。
聯系的青年組織多不多、有沒有代表性,直接決定青聯對青年的覆蓋面和影響力。上海青聯著力破解組織覆蓋不健全問題,2023年新增吸納上海市青年五十人創新創業研究院、市網絡作協、市電競協會等4家社會組織,市級青聯會員團體達到44家。
為更廣泛凝聚各界青年,上海青聯成立青年人才骨干庫,日常聯系、引領、服務超3000人。骨干庫里的青年人才,雖不是青聯委員,但都是青聯的“后備力量”。2023年3月,針對常態化疫情管理后大量海外歸國人才涌入上海的現狀,上海青聯成立了“海外留學歸國青年和海外僑胞青年骨干庫”,首批共吸納52名35歲以下的優秀海外歸國青年,95后大約占比37%。
在美就讀機械工程專業畢業后回國創業的過常樂就是其中一員。他現在是上海緣昌醫藥化工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負責生產和研發先進醫藥化工裝備。他在骨干庫的培訓活動中,認真調研了海歸青年人才的情況,并正式向骨干庫秘書處提了建議:是否能探索對某些不符合落戶條件的特殊人才,適配一些開放靈活的落戶政策;是否能與國外各大學校的校友會保持聯系,增進與海外校友之間的感情,歡迎他們回國發展;是否可以梳理在涉僑涉外事務實際辦理流程中的細化服務等。
上海市青聯相關負責人介紹,上海青聯旗下的各類會員團體如今要求“凡進必訓”,定期開展輪訓和委員培訓工作。上海青聯形成了會員團體管理、直接聯系青年、常態化下基層等制度,量化履職行為,把“軟任務”變成“硬要求”。
社團基礎夯實了,青聯委員的人選也就多樣了。目前,上海青聯委員中黨政工作者、企業負責人的比例大幅下降,一線勞動者、科技青年人才比例不斷攀升。在上海青聯最近一次增補的委員中,一線、專技人選超七成,沒有一名黨政干部。
青聯委員嚴格落實青聯聯青、青聯為民的要求,2023年上海青聯發起上海困境青少年幫扶行動、上海青聯社區代配藥專項志愿行動,組織全體委員化身“運蔬俠”“配藥俠”,800多名委員為2.3萬戶家庭送生活學習物資、送急難特需藥品,上海青聯因此獲評“感動上海”年度集體。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