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資源”成了“熱經濟”
2020年,一首紅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讓可可托海這個地處北疆的邊陲小鎮為世人所知曉。
今年12月,記者走進新疆,來到可可托海時發現,當地通過構建冰雪旅游產業體系、打造冰雪旅游品牌,帶動了大批游客的到來。如今,“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也開起了民宿、餐館,當上了滑雪場的教練、索道司機、安全員,吃上了旅游飯。
可可托海的轉型,是新疆冰雪運動發展的一個縮影。和北方其他地區相比,新疆地處“世界冰雪黃金緯度帶”“中國黃金雪域線”,具有雪期長、雪質優、雪道落差大、滑雪體感溫度舒適等優勢,加上當地悠久的冰雪運動歷史和獨特的民族文化,為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資源優勢。
為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新疆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挖掘冰天雪地蘊藏的巨大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和文化價值,通過頂層設計為發展冰雪旅游提供理論指導,按照優先打造阿勒泰、烏魯木齊,重點發展天山北,逐步帶動全新疆的“三步走”戰略,讓當地“冷資源”轉化為“熱經濟”的步伐走得格外穩健。
此外,新疆還積極推廣普及冰雪運動進校園,全區有56所中小學、7所高校開設冰雪特色體育課程,參與學生4.6萬人次。多所學校被評為“全國校園冰雪運動特色學校”。“中國雪都”阿勒泰還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把學生的冰雪體育課“搬”到了專業滑雪場。一批批后備人才的培養,讓新疆的體教融合持續深化,當地的冰雪運動氛圍日漸濃厚。
在“追著雪花看新疆”的采訪途中,我們欣喜地看到,新疆的冰雪經濟正迎來欣欣向榮的發展窗口期,一批設施一流的冰雪場館拔地而起,從四面八方慕名而來的游客將航班、列車塞得滿滿當當,各大滑雪場接待游客數量逐年創出新高,帶動餐飲、住宿、休閑、娛樂、交通等全產業鏈蓬勃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新疆冰雪旅游、冰雪產業發展的成果將不斷惠及更多的各族群眾,讓發展更有溫度、群眾更有獲得感。
謝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