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家單位集體發力 上海浦東:“人才引領區”托起青年發展未來
1990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重大決策。如今,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的浦東,又多了一個新身份——黨中央、國務院2021年決定支持浦東新區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此外,浦東還有一個目標——到2050年,在全球范圍內成為有強大吸引力、創造力、競爭力、影響力的人才發展引領區。
青年人才為什么要選擇浦東?浦東能給青年怎樣的未來?日前,浦東新區召開了一次青年工作聯席會議,各個委辦局、基層鄉鎮街道、社區的負責人悉數到場,重點討論如何將浦東建設成對青年友好的“青年發展型城區”。
聚焦年輕人的租房痛點
“要講對青年友好、讓青年愿意過來,居住問題是繞不開的。”團浦東新區委員會書記趙輝茂告訴記者,無論是國家級青年發展規劃《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還是2023年頒布的《上海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五大服務計劃”行動方案》,都在主動觸碰青年居住問題。其中,上海版行動方案還明確要實施“青年安居計劃”,從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完善青年住房支持體系、優化青年居住環境3個方面進行布局。
浦東青年人口眾多,這里有青年人口190.8萬人,約占總人口比重的31.3%。同時,浦東具有較強的外地人才吸引力,外來人口占比達42.59%。
浦東團組織在向全區約1000名青年代表發放問卷收集他們的住房需求時發現,年輕人們更傾向于租房。其中,41.6%的受訪者處于租房狀態。租房青年的特征為“90后、95后的高素質、未婚、非上海市戶籍青年”。租房青年中,95后占比最高,達到35.6%。76.9%的租房青年為本科及以上學歷,68.1%的租房青年處在未婚狀態,51.1%的租房青年為非上海市戶籍。
年輕人的租房痛點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首先,房屋租賃價格整體偏高是在上海租房的最大、最普遍的痛點。浦東新區租房的室均單價為3893元/室,雖然比市中心(4838元/室)平均水平低,但在青年主要就業片區及其周邊,如陸家嘴金融城、張江科技園等區域,租房價格依然相對偏貴。比如,陸家嘴金融城附近合租單間價格約3000-6000元/月。保障性租賃住宅能夠提供的價格優惠一般為市場價格的九折,但供應并不充分。
其次,小區環境、周邊配套設施是影響青年居住滿意度的重要因素。部分老舊小區和早期投入建設運營的保障性租賃住宅由于運營時間較長、房屋內部硬件設施和小區環境都相對老化,影響居住體驗。此外,部分房源周邊業態與青年群體生活節奏、生活習慣不適配,餐飲、便利店、生鮮超市等商業業態缺失。
第三,交通和通勤情況也是重要的考量維度。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位置相對偏遠、房源充足的保障性租賃住宅小區和市場化房源成為青年落腳浦東的第一選擇。但由于區位相對偏遠,長距離、長時間通勤成為此類房源普遍的“副作用”。
讓年輕人“住得好”
基于前述調研結果,浦東團組織確定要在如何讓年輕人“住得好”上發力。
記者注意到,浦東提供的人才安居租賃房源不算少。截至2023年11月,浦東已籌措各類人才安居租賃房源約9萬套,主要集中在環張江片區、世博片區和臨港新片區。
“我和幾個同事都住這個小區,一人一間29平方米的大開間套間。”浦發有家唐鎮社區的租戶小龔告訴記者,自己這間房的月租約3000元,是通過單位團組織推薦來的,“有更低的折扣,活動也多,適合年輕人”。“雙11”時,這里組織了一場租戶相親活動,不少年輕人都來體驗烘焙,順便交友。元旦期間,這里還會有聚會活動。
“不僅有租金折扣,還有7-10天的免費退房期。”浦發有家唐鎮社區青年突擊隊隊長許括告訴記者,考慮到年輕人的交友、通勤等需求,這里還設置了往返地鐵站的班車、閱覽室、咖啡館等,以滿足年輕人的多樣化需求。
據悉,浦東團組織剛授牌了10家像浦發有家唐鎮社區這樣的“夢想小筑·青年驛站”,為應屆畢業生、海外歸國人員等在浦東求職、入職提供就近就便的短期住宿支持。驛站提供7-15天免費住宿期(試住期),有的還提供1-3個月的免費創業辦公空間,疊加政策咨詢、職業對接、社群活動等一系列服務。
“浦東要代表國家參與國際人才合作與競爭,我們的青年人才服務、居住體驗也要高水準。”趙輝茂說。
77家單位集體發力,讓浦東適合青年發展
在有77家成員單位參加的浦東青年發展型城區建設推進會上,浦東新區區委副書記、區青年工作聯席會議主任單少軍要求,要用“項目導向”的辦法,用青年發展工作體系和體制機制確保青年發展規劃在浦東落地生根。
為此,浦東推出了三大“先鋒行動”,其中包括試點建設“24小時青年創新生態單元”;辦好企業內、家門口、單位旁的“創新實驗室”;到2025年培育不少于200名優秀青年創新主理人等。
在浦興路街道,“興·趣營”創新實驗室主理人奚黎斌定期邀請大咖來給住在這里的青年和青少年學生講課。最近兩次,復旦大學自然教育領域的專家和中科院微小衛星研究所的研究員,給大家講了生物多樣性和小衛星國產化等相關內容。
“先做基礎普及工作,等到一些青少年有興趣、愿意深入學了,再增加正式的課程。”奚黎斌時常給社區里青年、青年家長發問卷,詢問他們對社區服務的相關需求,“現在他們關心的熱點是元宇宙、人工智能之類的話題”。
他介紹,浦興街道外來人口多、年輕人多,因此除了一些免費講座類科普課程外,“興·趣營”創新實驗室還提供一些“象征性收費”課程,一般為90分鐘30-40元。一些基層居民區如果有需要,創新實驗室還會配置課程到居民區的“15∶30學校”,“大多數課程不收費,有的實驗需要使用物料,會收取20-30元不等的工本費”。
奚黎斌是典型的由街道團工委培養的創新主理人。他最初是一名大廠程序員,辭職后在家帶娃,帶著帶著就把小區里的其他孩子也一起帶了。
在浦東這輪青年發展型城區規劃中,除了有深入到每一個街道、社區的創新實驗室外,還有覆蓋17個社區、11個街區、13個園區的“青年發展型場景”。世博地區就是其中之一。在這一涵蓋浦東多個街鎮的片區里,既有年輕人的集中居住區,又有創新型企業的集中辦公區,還有年輕人喜愛的大型商場、體育場等文化娛樂場所。在這些“場景”下,年輕人們在一起生活、工作、成長,政府部門則提供足夠多的服務,讓青年有充足的發展空間。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