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空間站艙外試驗性維修作業!第一視角看神十七航天員乘組出艙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12月21日21時35分,經過約7.5小時,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圓滿完成第一次出艙活動,首次開展天和核心艙太陽翼修復試驗等既定任務。
14時10分,身著紅色艙外航天服的航天員湯洪波打開問天氣閘艙出艙艙門。
航天員 湯洪波:01已出艙,感覺良好。
航天員湯洪波登上機械臂,轉移至核心艙太陽翼的相關作業點位,進行巡檢和修復作業。隨后出艙的航天員唐勝杰,身著藍色艙外航天服,在艙壁自主攀爬轉移,輔助觀察,配合航天員湯洪波展開艙外作業。航天員江新林在核心艙內進行支持工作,主要負責機械臂的操控。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員選拔訓練室主任 王焰磊:維修的操作這次要求的對位精準性非常高,所以它對航天員操作的精準度,以及航天員對工具使用的熟練度要求比較高。還要做地面和天地的交互確認,確認我們的位置準不準,然后航天員作業完成以后,還要判斷我們維修作業達沒達到預期,所以這種確認工作,這個步驟和環節會增加很多。
神舟十七號乘組三位航天員密切協同,在空間站機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員的配合下,按照計劃節點對天和核心艙太陽翼的正面和外側面進行觀察、拍照記錄和試驗性修復等工作。
總臺央視記者 王曉丹:在航天員和空間應用支持廳,通過大屏幕可以看到,處于陰影區時,航天員湯洪波在機械臂的支持下,來到多個巡檢點位,對核心艙太陽翼進行相關的維修作業。這一次出艙任務是空間站首次試驗性艙外維修作業,對方案設計、地面人員支持配合以及航天員在軌操作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與以往出艙活動相比,此次出艙任務存在光照約束。由于在陽照區時,太陽翼在陽光照射下會產生電流,將影響航天員作業安全。因此,航天員需要在陰影區時對核心艙太陽翼進行維修作業,在陽照區時進行巡檢、拍照。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制人員 丁銳:每個飛行周期大概持續90分鐘,其中大概有50多分鐘是在陽照區,30多分鐘是在陰影區的這樣一個時間范圍,所以我們航天員為了避免帶電操作風險,我們就安排在陰影區30多分鐘去完成這個操作,為了保證操作連續性,對天地的協同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1時35分,航天員湯洪波、唐勝杰安全返回問天實驗艙。
航天員 湯洪波:這次出艙意義非同尋常,挑戰巨大,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在軌維修活動,此時此刻,身臨其境,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這句話的深刻內涵。
航天員 唐勝杰:感謝地面團隊的幫助支持,讓我的第一次出艙體驗如此美好。在一起追夢圓夢的路上,是你們給了我們最溫暖最安全的依靠,我們永遠和大家在一起。
此次出艙活動,我國首位重返空間站的航天員湯洪波時隔兩年再度漫步太空,航天員唐勝杰成為我國目前為止執行出艙任務年齡最小的航天員。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 董能力:這次雖然說是試驗性維修,其實我們達到了維修的目的,這次非常棒,完成得非常好。標志著我們具備了艙外維修的能力,也為我們后續保障空間站的安全可靠穩定運行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按計劃,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行任務期間還將開展大量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以及多次航天員乘組出艙活動和應用載荷出艙任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