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國家戰略需求 為創新驅動蓄能 我國已累計培養1100多萬研究生
記者從教育部11日在上海舉行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座談推進會上獲悉,目前,我國已累計培養了1100多萬研究生。進入新時代,全國780多個研究生培養單位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輸送了60多萬名博士和670多萬名碩士。
我國教育教學領域的最高獎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今年首次單列了研究生類別,評選出研究生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84項。其中,中國農業大學的科技小院,獲得了唯一一個特等獎。學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讓農業專業的研究生長期駐扎農業生產一線,在練就興農本領的同時,為農民提供零距離、零費用、零門檻的科技服務。
聚焦工程高層次人才培養,浙江大學打破學科、院系和產教多重壁壘,通過建立“項目制”培養模式,以問題為導向,組建跨專業領域高水平校企專家團隊,開展全方位科教協同、產教融合育人,為航空制造、集成電路和智慧能源等國家關鍵急需領域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去年,浙江大學工程師學院入選了首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
浙江大學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嚴建華:結合工程專業學位的改革,特別強調應用型產業的創新能力的培養,而這個是區別于傳統的學術型學位的研究生,卓越工程師要具有科學家精神,解決工程復雜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們跟產業界密切結合。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服務國家發展戰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通過學科前沿與教學融合、多學科導師隊伍融合、依托大科學平臺的科教融合、學生知識學習與科研訓練融合等,打造量子科技交叉人才培養體系。在已培養的600多名博士中,80余人成長為我國量子領域杰出人才,領銜完成“墨子”“九章”等國家重大科研任務,大批研究生成長為量子信息領軍人才和創業先鋒。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黨委副書記 張永生:培養人才跟國家任務相結合的過程,像這個量子衛星,這里面有很多的研究生在參與這個工作,還有像“九章”這樣的計算機,基本上是以年輕的研究生為主體。
目前,我國研究生教育已有117個一級學科和67個專業學位類別,全國范圍內布局了1.9萬多個學位授權點,累計培養了1100多萬研究生,2022年在學研究生人數已經達到了365萬。理工農醫類博士點、碩士點在全部博士點、碩士點的占比分別穩定在70%、50%左右。同時新增了量子科學與技術、先進能源等39個目錄外一級交叉學科點和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等6196個目錄外二級學科或交叉學科點,增強研究生教育對科學前沿和關鍵領域的支撐能力。
教育部提出,將加快布局社會需求強、就業前景廣、人才缺口大的學科專業,并優化學科專業的區域布局,在3年內培養一批厚基礎、實戰型、能集中解決企業最急迫技術難題的高層次創新人才。
(總臺央視記者 李晶晶 李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