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網事 | 回首之江網事 再赴十年之約
浙江在線11月7日訊(記者 葉海 包勇)十年前,這里,曾是木心筆下的車馬慢,是茅盾的林家鋪子,是滿滿的鄉愁和煙火氣。十年后,不僅小橋流水人家依舊,更充滿了互聯網前沿的未來氣息。
其實,互聯網與我們的生產生活從未分割,從結繩記事、算籌算盤,再到現在的超級計算機、云計算……以計算為基礎的互聯網,如今已經進入我們每分每秒的日常。
11月8日,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將于浙江烏鎮啟幕。站在十年的節點上,回望歷屆烏鎮峰會的激蕩,更能體會蓬勃的互聯網給之江大地帶來的新變化、新發展。
激發新動能
數字經濟企業從12家增至1000多家
5G自動巡檢機器人、高速卷繞機、自動落筒機、自動包裝系統、智能倉儲……距離烏鎮西南二十多公里之外,有一座不見工人卻只聞機器響聲的工廠,這是嘉興桐鄉化纖企業新鳳鳴集團的5G工廠。
“隨著5G等技術不斷突破,‘機器換人’不僅可以節省成本,還可以提高成品率和生產效率。”新鳳鳴集團未來工廠經理楊忠杰說,工廠年人均產值可達800噸,是行業平均水平的兩倍。
新鳳鳴集團未來工廠是烏鎮數字經濟發展的縮影。隨著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落戶,短短十年間,烏鎮數字經濟及相關產業的企業數量從12家增至1000多家。今年前三季度,烏鎮的數字經濟制造業完成產值同比增長73.6%,又新引進了一批總額達46.2億元的數字經濟制造業項目。
烏鎮數字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十年,也是浙江省推動數字經濟往“高”攀升、向“新”進軍、以“融”提效的十年。
早在2014年,浙江就率先提出發展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經濟;2017年,浙江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把數字經濟作為‘一號工程’來抓”;2023年,浙江提出要以更大力度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
數據顯示,從2014年開始,浙江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13.6%,是同期GDP增速兩倍以上,規模從2014年的2854.1億元躍升到2022年的8976.6億元,占GDP比重從7.1%提升到了11.6%。
此外,浙江以“產業大腦+未來工廠”雙向賦能,加速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了99個行業產業大腦、52家未來工廠和601家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產業數字化水平全國第一。
孕育新生態
互動體驗成就旅游新產品與消費新場景
“讓我看看,古鎮里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拍出大片。”穿著明制漢服的張雪奇邊對閨蜜陳姿敏說著,邊打開“烏鎮旅游服務”小程序,在里面查找景點。
“第一次知道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是在大學的試卷上。”來自內蒙呼倫貝爾的張雪奇和來自福建莆田的陳姿敏是大學同學,在桂林念完大學后多年未見。這次,兩人相約烏鎮相見,順便見一見試卷中的烏鎮峰會。
“網上約定酒店、‘刷臉’進入景區,微笑就能打折的無人超市。”張雪奇與陳姿敏相視一笑說,手機點點逛遍江南古鎮,根本不用擔心人生地不熟。
不止烏鎮,十年來,“數字+文旅”在浙江不斷擦出新火花。
在杭州,西湖景區推出了“西湖一鍵智慧游”,這款系統覆蓋了景區全部近60平方公里區域,成為目前國內面積最大的“數字景區”。
“以前,一到旅游旺季的節假日,杭州的景點你敢進嗎?光排隊就能勸退你。”來烏鎮旅游的杭州小伙錢帥說,現在出去旅游帶著手機就夠了,提前網上訂票,刷臉就可以進景點,過檢票口1秒就夠了。
在寧波,方特旅游區成功入選第一批全國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試點名單,通過文旅融合、虛實結合等方式,讓游客深度介入與互動體驗形成旅游新產品、消費新場景。
如果只想安安靜靜看書,通過手機就能一鍵借閱全省公共圖書館近300萬冊藏書,查詢全省各家博物館、美術館和展覽館,輕松觀看線下線上展覽和上萬件數字藏品資源。
迭代新體驗
曾經的數字場景應用地變為科技新品首發地
站在烏鎮的昭明路邊,打開“蘿卜快跑”打車軟件,設置好起點和終點。沒多久,一輛白色的無人車就停到了路邊。用戶在后排屏幕上點擊確認后,車輛就會自動起步,并根據預定路線行駛。
有多少人還記得十年前,網約車Uber進軍杭州市場,與滴滴和快的形成“三國殺”,上演了一出燒錢大戰。十年后,滿街早已是新能源網約車,而烏鎮又先行了一步,嘗試自動駕駛。
“得益于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起初,烏鎮是數字場景應用地,讓當地群眾提前享受科技生活;后來,越來越多新產品、新技術、新應用選擇‘烏鎮首發’。”今年74歲的邵云是一位土生土長的烏鎮人。
10年前,擔任烏鎮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特別顧問的邵云,參與了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讓邵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在第一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提出的5G概念,如今已經成為現實。
這十年,和烏鎮人一樣,生活在浙江各地的每個人應該都有類似的感覺——數字化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辦事越來越方便了。
“四張清單一張網”、“最多跑一次”、政府數字化轉型和數字化改革……有了互聯網給予的底氣,浙江相繼推出系列創新舉措,不斷提升數字政府效能,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腿”。
同時,通過創新打造“民呼我為”等一系列便民服務應用,集成出生“一件事”、入學“一件事”等50個高頻政務服務事項,浙江群眾辦事的材料平均減少67.2%、時間減少66.3%,“智辦秒辦”走進身邊。
智慧旅游、智慧醫療、智慧養老、智慧交通……浙江以數字化為形式,以技術進步為手段,為群眾提供了全鏈條、全周期的多樣、均等、便捷社會服務。
構筑新理念
水墨風景之中融入之江凈網決心
從第一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到第十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安恒信息董事長范淵沒有錯過一屆。這一次來到烏鎮參會,他最關注的是,是網絡治理問題。
“烏鎮峰會,不僅是一道水墨風景,更是匯聚互聯網智慧與思考的特殊平臺。”范淵說,這十年,互聯網、數字技術快速發展,在帶來更大生產力、更大便利度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多樣、更復雜的安全風險。
數據顯示,2014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32億,手機上網比例首超傳統PC;到了2023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10.79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6.4%。
“隨著網絡空間和物理世界的邊界逐漸融合,網絡攻擊的破壞力、影響力也越來越大。”范淵說,與之相對應的是,從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再到數字安全,成為一個必然的趨勢。
十年來,用戶上網的方式不斷變化,但浙江網絡空間依法治理的決心沒有變。
以2023年為例,浙江聚焦網絡水軍、自媒體亂象、網絡謠言、虛假信息等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累計清理信息70萬余條,關閉賬號47萬余個,監測App應用3.91萬余款,推動App整改提升541個。
同時,累計抓獲犯罪嫌疑人2.6萬余名,預警潛在受害人1074.58萬人次,止損25.25億元,攔截封堵涉詐網址1955.26萬條,受理電信網絡詐騙一審案件739件。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網絡安全產業的快速發展,網絡安全領域也發生了一些顯著的變化,比如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等帶來便捷的同時,也潛藏著風險。”盤石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田寧表示,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網絡安全問題是全球性的,需要國際社會共同應對,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推動網絡空間的可持續發展,讓計算助力世界更加美好。
二十年來,浙江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持續推動“數字浙江”建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標志性成果。特別是在這十年,烏鎮峰會讓互聯網基因融進城市變革的血液,使數字經濟成為浙江發展的“金名片”。
我們相信并期待,在互聯網的大潮中,下一個十年會將這段“網事”以更精彩的方式續寫,而車馬慢的鄉愁中,將不斷翻開因“網”而興的科技新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