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團結行動 創新驅動發展 在團結與創新中塑造未來
一趟中國之行,讓來自加納的青年大衛·桑戈圖“眼花繚亂”。
這個致力于“為非洲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也為全球進步作出貢獻”的小伙子在2023年世界青年發展論壇上看到了太多青年行動:就業、環保、鄉村振興、社區治理……
“中國始終把青年看作推動社會發展的有生力量,鼓勵青年在參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中展現青春活力。希望世界青年發展論壇成為世界青年助力全球發展、全球共促青年發展的重要平臺,為世界人民團結發出青年之聲,為全球發展進步注入青春之力。”
一年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專門向世界青年發展論壇致賀信。一年后,來自世界五洲四洋的各國青年代表再次聚首北京,在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和世界青年發展論壇組委會主辦的2023年世界青年發展論壇上,圍繞“青年團結行動、創新驅動發展”講出自己的故事。
青年行動,讓世界變得更好
“我們要凝聚共識、相互學習,相互支持、團結協作,以實際行動促進和平發展、維護公平正義、倡導民主自由,為推進全球發展、破解發展赤字匯聚最廣泛的青年力量,共同創造世界青年團結合作的新時代……”
10月30日,在2023年世界青年發展論壇開幕式上,來自美國、巴西、中國、英國、埃塞俄比亞、蒙古的六名青年代表共同宣讀了《青年共同行動北京宣言》。
團結、共促。這是他們的態度,也是各國青年的態度。
“‘青年團結行動、創新驅動發展’強調了青年賦權、團結和創新在推進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性,意味著通過指導、提供機會和投資青年,將他們培養成未來的領導者。投資年輕人、培養伙伴關系和擁抱技術不僅為非洲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也為全球進步作出貢獻。”大衛·桑戈圖是阿爾法與歐米伽醫療集團公司聯合創始人。
“改變醫療,從社區開始。”在加納,基層醫療系統面臨許多挑戰,其中最為關鍵的是許多市民無法負擔私人醫療費用。為解決這一問題,大衛·桑戈圖聯合發起了“建立社區診斷中心”項目。
該項目的目標是為沒有支付醫療費用能力的市民建立診斷中心,從而確保他們能夠獲得基本的醫療保障。如今,這個項目已為非洲100多名生命科學領域的青年學生提供技能培訓。
來到中國,大衛·桑戈圖看到了在中國投資者與非洲中小企業之間伙伴關系的團結的力量,這能為非洲的可持續發展作出巨大貢獻,“我們的目標是未來為非洲青年創造100萬個就業機會,并通過健康、貿易和伙伴關系推動可持續發展。”大衛·桑戈圖說。
在世界青年發展論壇上,團結不是一句空話。走下分享講臺的他們會迅速“鎖定”自己的目標伙伴,探討交流合作,建立聯系。
“團結合作意味著確保青年群體能得到發展和財政支持,促進其國家的必要發展,實現可持續的未來。”來自英國的青年代表埃德納米烏基·艾果巴辛姆溫說,他也找到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伙伴。
埃德納米烏基·艾果巴辛姆溫是英國青年創意領袖全球總監,該組織倡導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每年舉辦多層面綜合項目,旨在支持企業家、藝術家和變革者發展,推動他們針對全球問題制定解決方案。
名不見經傳的“小菱角”,變成了全國消費者餐桌上的“香餑餑”。這是由耕讀興儂(武漢)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彭達創造的“奇跡”。
鄉村要振興,產業要先行。2016年,創辦“耕讀興農·菱辟蹊徑”項目時,彭達的愿景是“幫農產品出村,帶農民致富”。
求學時的一次社會實踐,讓彭達發現湖北黃岡浠水縣天井湖村所面臨的難題:雖然當地菱角資源豐富,但因為缺乏技術、產業化滯后,農民一年忙到頭也掙不到多少錢。
大學畢業后,彭達和創業團隊從菱角種植端開始做起,培育出高產耐抗的新品種“菱美人”,探索出“菱—菱—魚”生態種養模式,助農民每年增收超過2萬元。
而今,彭達又延伸菱角的附加值,先后解決菱角保鮮難、脫殼難、加工難等問題,開發出“菱角粉絲”“菱角酒”“菱角膏”等系列產品。
2022年累計銷售額超過3500萬元,志在“為農村做點事”的彭達,為農村做了件“大事”,農民富了,鄉村美了。昔日的貧困村,如今成了遠近聞名的“世界菱都”。
在世界青年發展論壇上,彭達將他的科技興農理念和產品介紹給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朋友,期待有一天,開拓一個更為廣闊的全球性市場。
青年創新,找尋解決全球問題的“鑰匙”
11月1日,在開展全球發展青年先鋒校園對話會活動時,來自英國的青年代表盧克·史密斯分享了他的布洛健康項目。
世界青年發展論壇期間,青年代表們走進北京的高校。
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指出,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占到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14.5%,其中一半是甲烷。
由盧克·史密斯發起的布洛健康項目就瞄準了這個全球性的問題。他們正在開發在陸地上大規模種植一種熱帶藻類的全新技術和系統,將這種藻類用于牲畜飼養,可以在不影響肉類和牛奶品質的情況下,顯著減少甲烷的排放量,同時增加畜牧業產量。
當前世界,人類面臨饑餓貧困、氣候變化、能源危機、數字鴻溝等共同發展難題,而遍布在全球各地的青年們正用自己的智慧,通過創新創造尋找著解決這些難題的“鑰匙”。2023年世界青年發展論壇上,青年創新的“點子”隨處可見。
這次論壇發布了100個全球青年發展行動計劃典型項目,而這些項目就是一把把解題的“鑰匙”。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全球雷電活動愈加頻繁,每天超過1000萬次,在過去10年中增加了12%。國網蘇州供電公司項目經理麥錦雯和團隊開展的“電博士”青年SDG項目召集來自22個國家的青年,旨在通過全球合作解決防雷問題。
麥錦雯表示,基于中國傳說“大禹治水,疏勝于堵”,該項目發明了一種名為動態防雷的解決方案,將雷電檢測、預測和控制融為一體,僅利用“一個系統、一個傳感器”就實現了大范圍雷電監測和保護,建立了全球首個動態防雷系統。
科學研究之外,該項目主導發起“雷震子計劃”國際合作,推薦青年參與國際防雷大會等國際會議,聯合國際防雷科學委員會、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等20多個國家的青年科研團隊,推動全球共同研究應對雷電災害的挑戰。
“面向青少年群體,項目通過科普教學、實景課堂等科普服務,助力提升全球氣候變化下公眾的可持續發展意識,希望帶動更多青年投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進程。”麥錦雯說。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社會及人文科學助理總干事加布里埃拉·拉莫斯說,“青年能夠提出突破性的解決方案,帶來重大影響,但他們需要適當的合作伙伴及支持。”
青年融合,在交流中讓想法變成實踐
“世界青年發展論壇是一個讓青年可以深度交流的平臺,不僅中國青年可以同他國青年進行交流合作,而且各國青年之間都可以自由交流。”南非AYA非洲商務發展經理、AYA非洲供應商的多樣化項目青年骨干羅瑞森·蒂莫西·普雷斯·馬杰瓦菲說。
在非洲,數字經濟的發展滯后于全球信息產業發展的平均速度。羅瑞森·蒂莫西·普雷斯·馬杰瓦菲說,許多中小企業缺少參與其中的機會,或者只有相當有限的在線業務。
為此,該項目旨在幫助非洲企業家制定長期發展目標,為從事創意工作或零售業務的非洲中小企業和藝術家提供更多的機會。迄今為止,已有超過220家零售供應商加入該平臺。
第一次來到中國,羅瑞森·蒂莫西·普雷斯·馬杰瓦菲的感覺是“大為震撼”: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中國人民團結、熱情、勤勞,有著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可以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努力。
他希望借此機會利用自己的電商平臺將中國產品推廣到非洲市場,成為中國產品在非洲的代理商。
在論壇期間,文萊職業培訓中心聯合創始人、職業發現計劃項目青年骨干吳彩麗重點關注了青年教育問題,并與不同國家的青年交流探討。
“每個人做的事情不一樣,關注點也不一樣,但是串聯在一起就是一條鏈條,而且相互作用,互相影響,這也激發了我的一些新想法,比如我現在做的職業發現計劃,不僅可以做職業規劃,還可以做職業崗位推薦等延伸服務,這讓我有很多收獲。”吳彩麗說,她希望為青年創造機會,探索更多的職業可能性。
為促進青年群體參與社會創業,黑山青年企業家聯盟主席烏羅斯·布拉托維克創建了“漂移”創業培訓項目,旨在培養青年的社會創業理念,鼓勵他們為社會問題找到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自2022年年底正式運行以來,該項目已吸納了來自世界各地的16位導師,設計了11個項目創意并完成了4個原型項目的落地。
烏羅斯·布拉托維克說,在論壇上,每當他介紹自己的項目時,都能得到志同道合的人的關注,“這次論壇幫助我們連接了許多國家不同的項目以及不同類型的青年,讓我意識到不同的目標群體,都可以用自己的形式對全球發展產生影響,而我這次,就實現了一次從本地到全球的很有意義的體驗。”
鳳凰網青春BANG制片人、未來契約項目青年骨干周祺認為,為了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加強世界各國青年間的友好交流和合作變得至關重要。
“不僅致力于打造一個青年相互交流的平臺,讓青年有機會參與其中,也要支持跨國青年合作的創業和創新項目,幫助年輕人拓寬視野。”周祺說,針對各國間教育發展不平衡的情況,應該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推進教育和文化事業的發展,為青年提供更多機會和資源。
盧克·史密斯告訴記者,很多項目創立初期都面臨競爭的壓力,缺少機構組織、資金、資源和政策的支持,需要去推銷自己。他有個想法和愿望,世界青年發展論壇平臺已經搭建,接下來中國能否有相關的政策舉措、資金支持等,讓這些項目在中國落地生根。
在世界青年發展論壇開幕式上,中國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副署長鄧波清表示:“中國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決定將全球青年發展行動計劃納入全球發展項目庫,我們將在行動計劃項目中優中選優,重點孵化,為青年項目落地提供政策支撐和資金支持。”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川 杜沂蒙 楊寶光 周圍圍 見習記者 王璐璐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