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已歸集6600多萬低收入人口基本信息 自主申報渠道將暢通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2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先藕潔)在今天下午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介紹說,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完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和數據庫,線上通過數據比對發現困難風險作出預警,線下依靠基層工作人員經常性走訪發現困難群眾并且核實困難風險預警信息。在信息平臺中形成“一戶一條救助鏈”,避免救助遺漏或重復救助。
唐承沛表示,我國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還不夠健全,主要表現在對低收入人口的動態監測不完善;相關部門之間救助幫扶困難群眾的信息共享不及時;一些地方主要針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實施專項救助,對低保邊緣等困難群眾的救助不夠全面,客觀上會出現“陡坡效應”;臨時救助沒有完全破除戶籍限制等問題,影響社會救助成效發揮。
唐承沛介紹,《意見》提出按困難程度將低收入人口分層,按救助內容提供相應的救助政策措施,完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和數據庫,實現救助資源統籌銜接,救助信息聚合共享,救助效率有效提升。
“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首先把需要救助幫扶的低收入人口找出,納入到動態監測體系中。除暢通低收入人口自主申報的渠道外,還要發揮部門間‘大數據比對’和基層工作人員‘鐵腳板摸排’作用,進村入戶摸排,線上線下相結合,及時主動發現需要救助的困難群眾。”唐承沛說。
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司長劉喜堂介紹,民政部牽頭建設全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已歸集6600多萬低收入人口的基本信息,約占到全國總人口的4.7%。6600多萬低收入人口,主要包括低保對象近4000萬、特困人員460多萬、低保邊緣家庭成員600多萬、納入監測的防止返貧監測人口300多萬,以及其他納入監測范圍的低收入人口近1300多萬。
今后將繼續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分層是將需要救助幫扶的低收入人口分為低保對象、特困人員、防止返貧監測對象、低保邊緣家庭成員、剛性支出困難家庭成員以及其他困難人員;分類即是針對低收入人口的困難類型,由相關職能部門分別給予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以及醫療救助、教育救助等專項救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