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秋收|力保收成 科技助力——我國東北糧食主產區秋收見聞
東北三省是我國糧食主產區,糧食產量占全國逾五分之一。近年來,東北三省通過良種、良法、良機等相融合,提高作物單產,提升糧食品質。金秋時節,各地正加快秋收進度,確保糧食順利歸倉,希望的田野上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黑龍江省五常市有著“中國優質稻米之鄉”美譽,今年這里超過百萬畝農田遭受洪澇災害,當地搶排田間積水、進行“一噴多促”作業,在受災之年奮力保收成。
機收、脫粒、裝車……在五常市安家鎮鐵西村,村民董明亮正駕駛著收割機搶收成熟的水稻?!拔覀兒献魃绻卜N了2600多畝水稻,現在看來今年豐收保住了?!倍髁琳f,他們自9月末便開始收獲一部分“頭鐮米”,以便在“十一”期間賣個好價錢,現在他們正加快搶收,收獲已進入收尾階段。五常市是黑龍江省加快秋收進度的縮影,目前黑龍江省水稻已基本收獲完畢。
今年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達7500萬畝,目前也已基本收獲完成。隨著新季大豆收獲,糧食收購正同步展開。在訥河市鑫聞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院內,一旁的鐵路線上,一袋袋粒大飽滿的大豆正在裝車,即將發運。
“我們10月1日開始收購新季大豆,日收儲量在二三百噸?!逼髽I負責人韓旭說,公司為客戶量身定制產品,針對豆制品廠推出專用黃豆,滿足云貴川等南方市場需求。
更高產的種子、更科學的種植方式、更先進的農機裝備……現代科技正在重塑農業生產全流程,為端穩端牢“中國飯碗”提供科技支撐。
在吉林省農安縣小城子鄉光明村,浩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種植的500余畝耐鹽堿大豆迎來豐收?!敖涍^初步測產,每畝產量超過240公斤,實現了高產?!痹摴矩撠熑送鹾普f,他們與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合作,在鹽堿地試種耐鹽堿品種“東生118”,效果超出預期。
在黑龍江省訥河市學田鎮清河村,數臺大型農機正在將籽粒飽滿的大豆順利歸倉?!敖衲晡覀円M110厘米大壟密植栽培技術,通過縮小行距、增加株距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率,從而提升產量,增加效益?!痹G河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孟慶典說,科技正助力提升大豆單產,拎穩“油瓶子”。
在遼寧省鐵嶺縣萬鑫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的一處地塊,新升級的7行滾輪式收割機實現了收割、脫粒、秸稈粉碎、稻谷裝車等系列程序一氣呵成,稻稈粉碎后從收割機尾部排出,空氣中彌漫陣陣稻香。
“目前合作社所有收割機每天全部出動,爭取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稻田收割工作?!焙献魃缋硎麻L聶明說,他們先后投資1200余萬元購置農機裝備,機械化助力種植全流程節本增效。今年合作社種植了4900畝水稻,預計總產量能達600多萬斤,再獲豐收。
一組組農情調度數據,折射出東北糧食主產區的豐收速度。截至10月24日,黑龍江省糧食作物收獲超九成,大豆、水稻基本收獲完畢;吉林省糧食作物已收獲接近九成,水稻、大豆收割接近尾聲;遼寧省糧食作物已收獲超九成,預計旱田作物在10月末前收獲完畢。(記者孫曉宇、薛欽峰、武江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