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聲視語|進校園,預制菜是否選錯了“賽道”
近期,預制菜相關話題頻頻登上熱搜,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在一些人看來,預制菜只等于料理包,一看配料表上一串不認識的化學名稱,只能在心里高呼“科技與狠活”。但事實上,大多數人都不可避免地吃過預制菜。根據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發布的《預制包裝菜肴》來看,泡椒鳳爪、火腿腸這些即食食品是預制菜;自熱火鍋、自熱米飯這些即熱食品是預制菜;速凍餃子、速凍炸雞這些即烹食品也是預制菜。除了這三種市場較為廣泛的預制菜種類以外,還有一種即配型預制菜,這種就是將菜品進行清洗、切割、分裝、配送,需要你自己有一定的烹飪能力才能吃到嘴里的預制菜,俗稱凈菜。
預制菜誕生之始,袋子里好似就裝滿了爭議。14日,有媒體說預制菜進校園不是一個小事,就又登上了熱搜。不過冷靜想想,家長反對的是預制菜嗎?并不是,細看熱搜詞條下的評論,家長們大多反對的是給孩子們吃食材劣質、保存不當的預制菜。孩子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呢,家長們連給孩子們下面條,都得仔細地加上一個雞蛋配幾根菜葉。所以,家長們看重的是營養和健康,是新鮮蔬菜里的維生素ABCD,而不是預制菜里的“化學元素周期表”。
對于食堂來說,預制菜可能不夠營養,對于“下館子”來說,預制菜又有些“價不配位”。但是對于不會做菜的部分上班族而言,預制菜簡直就是生命中的一束光。
那么,預制菜的出路到底在哪兒呢?總結起來其實就是三個字“性價比”。賣預制菜可以,你得按預制菜的價賣。一分價錢一分貨,十塊錢,你給我預制菜,我認;一百塊,你還給我預制菜,那我可要好好說道說道了。
所以說,預制菜你糊涂啊,與其思考如何頂著消費者的疑慮入駐校園食堂,不如著眼于個人。預制菜商家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組合不同菜品作為套餐,直接將商品賣給消費者。既免去了中間商賺差價,又省去了早九晚六工作的年輕人窩在廚房里的時間,還讓產品拓展了更多銷售渠道。
如果預制菜還想再上一層樓,那就不如開個直播,公開制作環境,接受社會監督。畢竟,如果預制菜能在研發和制作上都讓人放心,就更下飯了。未來,如果能把八大菜系統統塞進微波爐里,那么,餐桌上的“中國制造”也將帶來一點小小的美食震撼。
食品工業化的浪潮已經滾滾而來,科技帶來的新事物難免引發爭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讓人去選擇合適的東西,讓東西去適應合適的人。
職員表
監制:閔捷 王俊秀
策劃:王帝 黃丹瑋
制作:路旺 徐凡博 鐘鑫彤 李佳凝 龐鑫萌 李洋誼 葉宜青
配音:趙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