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喀兩城聯手 產業援疆向規模化、科技化發展
央視網消息:在葉爾羌河流域,上海市對口援建喀什地區的四個縣,立足喀什特色資源稟賦,結合上海的功能優勢,上海通過產業援疆,促進當地產業向規模化、科技化發展。
這里是喀什地區莎車縣,眼下,葉爾羌河水滋養下的90萬畝巴旦木進入收獲期。毛茸茸的果皮包裹著新鮮果實,密密麻麻地掛滿枝頭。在巴旦木種植基地里,村民阿卜杜如蘇力正忙著采摘、分揀巴旦木。
新疆喀什莎車縣加依鐵熱克社區居民 阿卜杜如蘇力·薩比克:今年我們家種了5畝地巴旦木,今年的價格比往年好一點,市場價格45元(每公斤),一畝地下來有100公斤左右產量,一畝地能賣5000元,附近有很多企業和廠子在收購,我們也不愁賣不出去。
上海利用援疆資金,在莎車縣建立了一個1.5萬平方米的巴旦木產業園,目前已有3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入駐。借助現代化的生產設備,一顆顆巴旦木被加工成巴旦木油、巴旦木乳汁、巴旦木牛軋糖等20多種產品,不僅提高了產品附加值,延伸產業鏈,還帶動周邊村民在這里就業。
迪麗娜爾是產業園附近的居民,從學校畢業后就進入其中一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因為勤快能干,很快就升為企業的生產主管。
莎車縣小蜂農業公司生產主管 迪麗娜爾·如孜:在上海老師們的指導下我學會了操作生產線上的電子設備,也學會了每一種產品的制作流程,我從一個學生變成了生產車間主管。剛來的時候工資是2400元(每個月),現在已經有了5000元,今年還買了一輛車。接下來,我還想帶著家里人去上海旅游。
棉花是莎車縣重要的經濟作物,當地共種植了80萬畝棉花。上海因地制宜,引進數字化企業,生產效率和產量大幅提升,還帶動了莎車縣及周邊地區6000多人就業。
除了引進農產品加工企業、數字化企業,上海還圍繞紡織服裝、文化旅游等產業發展進行項目布局,進一步發揮聯農帶農富農作用。
上海市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總指揮 孟慶源:上海援疆始終是把產業援疆作為重要的一塊內容,把上海的綜合功能優勢和新疆喀什的區位優勢、資源稟賦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加強產業合作謀劃和對接,支持喀什地區產業發展帶動就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