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極目江城萬象新——人文經濟視野下的武漢觀察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發布時間:2023-09-14 14:41:00來源: 新華社

        這是一座因水而興的城市。長江與漢江在此交匯,通達八方的地理優勢、開放包容的人文品格,讓“貨到漢口活”成為醒目標識。

        這是一座奮進拓新的城市。研制出中國第一根光纖、成立全國第一家技術市場……“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浸潤城市發展。

        這是一座潛力無限的“未來新城”。從百湖之市到濕地之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圖景處處可見,生態稟賦日益轉化為綠色崛起的新優勢。

        勇立潮頭育商機

        白露時節,江城武漢秋意漸濃。曾經的防汛險地龍王廟公園前,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從秦巴山脈奔騰近1600公里后,出龜山北麓,與長江交匯。

        6月14日拍攝的武漢市兩江四岸(無人機拼接照片)。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因水而興、因商聞名的武漢,在重要歷史關頭總能勇立潮頭、引領風尚——

        上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浪潮奔涌。兩江交匯之處,103位青年在漢正街持證成為全國首批個體經營者,怯生生的吆喝叫賣聲,成為我國商品流通體制改革的生動一幕。

        短短幾年,漢正街的商品已輻射到全國20多個省份,商品成交量曾多年在全國排名第一。

        “一分錢一根針,一年能賣出1億根;一角錢一粒的打火石,一年能賣出2噸。堆積滯銷的貨物,到手上就能盤活?!?3歲的鄭舉選老人從未想過,自幼視力微弱的他,有朝一日會坐在人民大會堂,接受“改革先鋒”表彰。

        鄭舉選的傳奇經歷,足以窺見這座城市的氣質和闖勁。

        如今,步入位于漢正街的云尚·武漢國際時尚中心,主播們的“帶貨”聲此起彼伏。僅一棟寫字樓內,就聚集了近400家直播產業生態上下游的企業商戶,直播間面積超過兩萬平方米。

        從線下到線上,從“買全國賣全國”,到“買全球賣全球”,作為“小商品批發市場”代名詞的漢正街已經屬于過去,但“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善抓機遇的商業精神”在武漢始終延續。

        敢闖敢拼,同樣敢于攻堅克難——

        新冠疫情襲來,在嚴峻的抗疫斗爭中,武漢人民識大體、顧大局,不畏艱險、頑強不屈,自覺服從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動投身疫情防控斗爭,作出了重大貢獻,讓全國全世界看到了武漢人民的堅韌不拔、高風亮節。

        在艱難中重啟,在陣痛中復蘇,由“暫?!钡健爸貑ⅰ焙?,英雄之城武漢全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重回“主賽道”、跑出“加速度”。2023年上半年,武漢市地區生產總值9503.3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蔽錆h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傅才武說,地理空間深刻地影響地域社會的文化心理結構,塑造了武漢善于通變而任放、善于創化而兼蓄的城市品格。

        1月7日凌晨,動車組??吭谖錆h動車段的存車線上進行檢修和保溫作業(無人機拼接照片)。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外有居中之地的區位優勢,內有開放包容的文化底蘊,武漢正以跨越之姿、攻堅之志、擔當之責,加速構筑“樞紐鏈接之城”——

        2022年,作為內陸最大河港的武漢陽邏港吞吐量已達202萬標箱,年均增長10%;今年5月,武漢對外開放以來首次入境的萬噸海輪“長越1”號自韓國釜山港抵達武漢;6月,2023年世界交通運輸大會在武漢開幕,作為全國唯一獲批的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省會城市,武漢再一次站上世界舞臺……

        7月5日拍攝的武漢陽邏港一期碼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江漢西來于此會,朝宗東去不須分。”如今,武漢正從沿海開放的“后隊”,加速邁向新時代內陸發展的“前隊”。

        “昔賢整頓乾坤,締造多從江漢起;今日交通文軌,登臨不覺亞歐遙?!鼻宕鷱堉串斈瓴辉鴮崿F的愿望,正在百年之后變成現實。

        世界交通運輸大會在武漢開幕(6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奮進拓新鑄大城

        “為武漢將來立計劃,必須定一規模,略如紐約、倫敦之大?!卑儆嗄昵?,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為武漢擘畫藍圖。

        有著3500年建城史的武漢,一直有著“大城”的夢想。20世紀初,漢口的商品貿易額一度超過天津、位居上海之后,躋身中國第二大對外通商口岸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

        “駕乎津門,直追滬上”,成為江城的“高光”時刻;“東方芝加哥”的贊譽,彰顯了武漢的昔日繁華。

        撐起一城繁華的,是武漢人“敢為天下先”的壯志豪情,和對求新、求變、求進的不懈追索。

        從楚國先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到清末張之洞大力推動“辦新學”;從武昌城頭的槍聲拉開辛亥首義的序幕,到改革開放后請來新中國第一位“洋廠長”;從鼓勵“星期六工程師”到成立全國第一家技術市場……“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奮進與拓新精神,浸潤于城市的發展進程。

        創新爭先、砥礪奮進,激發澎湃動能——

        首套國產化數控激光切割機、首臺高性能光纖激光器、首個半導體激光器芯片……來到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一個個“中國第一”令人矚目。

        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員工在生產車間工作(3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作為武漢光谷光電子信息產業的代表性企業之一,華工科技牽頭制定了中國激光行業首個國際標準,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并在高端光芯片、高性能光纖、超快激光器等領域實現了核心技術突破,從年營業額不足8000萬元的校辦企業,成長為營收百億級企業。

        “目前,華工科技正圍繞新基建、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新四化、工業數智化開展協同創新,豐富產品鏈,完善產業鏈,深入拓展高端市場。”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說。

        鋪展開武漢的城市地圖,華工科技的所在地光谷,多年前一度被稱為“武漢地圖上被遺忘的兩厘米”。

        6月14日拍攝的武漢光谷廣場綜合體(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從城郊之地到“世界光谷”,源于“一束光”照亮的科技自立自強之路。

        1976年,中國第一根石英光纖在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旁的一個簡陋實驗室誕生。依靠自主創新,我國光纖通信技術和產業發展實現了零的突破。

        追“光”奮進、以“光”筑夢,武漢市以光電子信息產業為重點推進光谷建設,帶動相關企業飛速發展、集群成鏈。

        光谷,逐步成為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之一,獲批國家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并成為全球最大光纖光纜研制基地,中國最大的光器件研發生產基地、中小尺寸顯示面板基地,以及中國最大的激光產業基地之一。

        截至2022年,光谷的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年總營收突破5000億元?!翱茖W之城”“追光之城”日益成為“向往之城”。

        光谷,是武漢銳意創新、勇于突破的一個縮影。

        放眼江城,武漢經開區已集聚9家整車企業、13個整車工廠和500余家知名零部件企業,年產整車百萬輛、工業產值超3200億元,正全力建設“中國車谷”;

        在位于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路特斯全球智能工廠,工人在流水線上作業(6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武漢市東西湖區正以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建設為契機,高標準打造具有影響力的“中國網谷”……

        武漢市科學技術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武漢規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為5245.4億元,占湖北省比重為44.84%。

        奮楫揚帆風正勁,勇立潮頭滿目新。展望未來,武漢前景可期——

        作為長江經濟帶發展和中部地區崛起兩大國家戰略的交匯點,擁有高校90所、在校大學生近130萬人的武漢,已建設國家級創新平臺149個,各類人才總和304.29萬,并獲批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武漢市市長程用文表示,2023年,武漢明確新的目標: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3萬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5%以上……

        綠色崛起譜新篇

        長江、漢水穿城而過,市內166個湖泊、277座水庫星羅棋布,水域總面積約占全市國土面積四分之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約為全國平均水平40倍……

        武漢興于水,也曾困于水。

        “野木迢迢遮去雁,漁舟點點映飛烏。”宋代詩人袁說友筆下,800多年前的東湖雅致靈動。但十幾年前,因為工業化、城市化而水質快速惡化的東湖,卻讓東湖首任“民間湖長”柯志強夜不能寐。

        進入新世紀,武漢水環境治理的號角吹響。外源截控、內源清理、水系連通、生態修復、智慧監管……一場湖泊污染治理戰應聲打響。

        “如今,東湖水質已穩定進入‘Ⅲ類時代’。”柯志強說,水域面積超33平方公里的東湖再現“一圍煙浪六十里”壯景。

        7月23日拍攝的武漢東湖(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10大子湖、120余個島渚、近20000畝蔥郁山林……沿著東湖綠道一路騎行,四時風景不同。散落各處的書店、美術館等城市公共空間,更為之增添了濃郁的人文情懷和浪漫的藝術氣息。

        “山水相依、城湖相融、人文相映,這里正成為更多游客心中的‘詩和遠方’。”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工委書記、管理委員會主任劉栿堂說。

        今年“五一”假期,武漢上榜全國十大熱門旅游城市。長江大橋、凌波門、江灘……一系列的親水平臺成為熱門景點,吹江風、賞湖景,人們在此登高望遠、下階親水,感受人水共生的江城魅力。

        6月14日拍攝的武漢黃鶴樓(無人機拼接照片)。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云橫九派,江水相連,湖光瀲滟。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圍繞一池碧水展開的城市地理空間重塑,悄然拉開序幕。

        今年2月,《武漢新城規劃》正式發布,一個瞄準“世界級科技創新策源高地、中國式現代化宜居濕地城市樣板”的新城呼之欲出。

        這座打破傳統行政區劃,橫跨武漢、鄂州兩市的新城,規劃面積約1689平方公里,重點項目庫目前已集聚億元以上項目205個,總投資4376.44億元,將梁子湖、嚴西湖等湖泊濕地環抱其中。

        “美麗風景也是美麗經濟,世界上重要的創新片區往往都有水的元素?!比A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趙守諒說,山水格局讓城鎮特色風貌有了基底,豐富的公共空間更能匯聚創新人才。

        從“人水沖突、城江對峙”到“人水相依、向水而生”,從“樂業帶動安居”再到“安居帶動樂業”,城市發展邏輯的轉化背后,是發展觀念的全面進步。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泵嫦蛭磥恚錆h在生機與活力中,正書寫人文、科技、生態、經濟融合發展的新篇。

        文字記者:惠小勇、李鵬翔、梁建強、熊琦

        視頻記者:余國慶、方亞東、楊慕茜、熊琦

        海報設計:潘紅宇

        編輯:儲興華、雷敏、劉蓮芬、胡碧霞、侯幫興

        統籌:周詠緡、郜新鑫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dvd| 美女国产毛片a区内射|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齐齐| 中文天堂最新版www| 最近中文字幕国语免费完整| 伊人大杳焦在线| 色综合欧美在线视频区| 国产精品反差婊在线观看| youjizz大全| 日本大片免a费观看在线|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稚嫩娇小哭叫粗大撑破h| 国产另类的人妖ts视频| 67194老司机精品午夜| 婷婷开心深爱五月天播播|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专区| 欧美成人免费观看久久| 免费黄色片网址| 野花香社区在线视频观看播放 | 黄色大片在线视频| 国产美女高清**毛片| 一区二区三区国模大胆|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狠狠色丁香九九婷婷综合五月| 哒哒哒免费视频观看在线www| 麻豆91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a毛片免费视频| 怡红院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校园放荡三个女同学| 亚洲欧洲高清有无| 狼人总合狼人综合| 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色偷偷亚洲男人天堂|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yy6080理aa级伦大片一级毛片| 国内自产少妇自拍区免费| loveme枫と铃樱花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