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響中國】鞏固文化主體性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鞏固文化主體性”的重大論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創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這一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這一重大論斷,深化了我們黨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我們黨關于文化建設的重要思想。我們要深刻領會這一重大論斷蘊含的深厚思想智慧、豐富理論內涵和重大方向指引,深入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牢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個根本遵循,在新時代不斷鞏固我們的文化主體性,努力完成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時代任務。
文化主體性的建立與鞏固
所謂文化主體性,從文化內涵上來看,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所具有的內在質的規定性,這種質的規定性是構成其文化獨特性質的內在根據;從文化發展上來看,主要表現為文化發展的自主性、自覺能動性和創造性。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遠,要有引領力、凝聚力、塑造力、輻射力,就必須有自己的主體性。文化主體性是文化自信的標志。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文化建設,新時代我們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礎上增加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來自我們的文化主體性。
中華文化主體性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億萬人民在中國大地上建立起來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并以國家形態發展至今的偉大文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在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難,中華文明遭受空前的挑戰甚至面臨中斷危險。在這樣的歷史境遇中,中國也由閉關鎖國被動卷入西方主導的現代化進程,一代代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進行各種現代化嘗試,最后都以失敗而告終,探索中國現代化道路的重任,歷史地落在了中國共產黨的肩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改變了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也堅守住了文化主體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近代中國最危急的時刻,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并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創造的偉大文明,使中華文明再次迸發出強大精神力量。”黨領導人民一百多年的偉大奮斗是強國復興的歷史進程,也是推動傳統文明向現代文明轉型的艱辛探索,不僅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被欺負、被壓迫、被奴役的命運,而且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在新的基礎上重建中華文化的主體性,持續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深刻影響著世界歷史進程。
中華文化主體性是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基礎上,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建立起來的。首先,中華文化主體性源自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華文明形成了中國人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自然、看待人生的獨特價值體系、文化內涵和精神品質,我們要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取其精華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所用。當前,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增強中華文化主體意識,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認真研究和吸取傳統倫理觀念中的合理因素,建立符合時代要求的倫理觀念、道德規范和社會秩序,讓中華文化積累起來的豐富日常生活倫理經驗和習俗,仍然給當代中國與世界以芬芳,使我們在現代化進程中不致被冷酷的金錢關系、極端的個人主義所淹沒。我們要全面客觀地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確認識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內在聯系,把革命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加有機地結合起來、融合起來,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更好賡續紅色血脈。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都高度重視文化建設,不斷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為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了原創性貢獻,有力鞏固了中華文化主體性。
其次,中華文化主體性吸收借鑒了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人類社會創造的各種文明,都應該采取學習借鑒的態度,都應該積極吸納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中的優秀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吸收借鑒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是建立和鞏固文化主體性的重要條件。同時,只有鞏固好文化主體性,才能更好地吸收借鑒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這要求我們在文明交流互鑒中增強文化主體意識。中華文化有足夠的智慧與氣度消化吸收外來文化。在數千年的發展中,中華文化之所以能廣泛吸納各種文化養料而始終保持自身鮮明特色,是因為它對外來文化并不是簡單地拿來或拒斥,而是始終保持自己的主體性,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面對新的使命任務,我們更要不斷增強中華文化主體性,有針對性地吸收其他文明的有益養料,豐富和發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中華文化主體性是通過“兩個結合”,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建立起來的。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入闡述了“兩個結合”對建立和鞏固文化主體性的重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相互契合才能有機結合。“結合”是相互成就,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這個新的文化生命體的產生,有力鞏固了中華文化主體性。一方面,發展出了中華文明的現代形態。“結合”使馬克思主義真理之光激活了中華文明的基因,引領中國走進現代世界,推動了中華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使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經由“結合”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另一方面,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結合”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實了馬克思主義的文化生命,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實現中國化時代化的新飛躍,顯示出日益鮮明的中國風格與中國氣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是“兩個結合”的光輝典范,是新時代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兩個結合”的深刻闡述,進一步增強了我們鞏固文化主體性、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堅定性和自覺性。新征程上,只有繼續堅持“兩個結合”,堅守好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課題,科學的理論才有愈加鮮明的中國特色,中華文化主體性才能始終穩固。
可以看出,中華文化主體性的建立和鞏固與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相輔相成的。中國近代歷史的發展表明,只有建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才能真正鞏固文化主體性。同時,中華文化主體性的建立和鞏固過程,也是傳統文化向現代轉型的過程,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逐步生成的過程。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遵循
我們所建設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文明,是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中華文化主體性的文明,是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的文明。這種新型現代文明既遵循人類文明發展的普遍規律,又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時代特征,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代表著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
馬克思主義曾深刻闡明建設一種新型現代文明對于人類解放的重要意義。縱觀歷史,人類社會的現代化進程首先是以資本主義的方式實現的。資本主義社會在取得現代化巨大成就的同時,其嚴重弊端也日益暴露。在資本主義現代化中,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的關系日益發生嚴重扭曲,產生了人的全面異化,人的生存和發展遭受嚴重威脅,資本主義現代文明處在危機之中。馬克思敏銳地看到了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弊端,對于在資本主義現代化過程中產生的人的異化問題進行了深刻批判,認為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共產主義社會,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才能實現人類解放,這實質上是在重寫和重塑現代性。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人類解放,是事關建設新型現代文明的重大問題,也是馬克思主義的最高價值目標。這一最高價值目標是在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過程中不斷實現的,是在現實的社會主義實踐中歷史地生成的。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作為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它深刻把握了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性及其本質要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使馬克思主義人民性在中國式現代化中得到充分彰顯,為我們在中國式現代化中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中華文明與中國式現代化相互融通、彼此成就的關系。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中強調:“我們要堅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現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與以資本為中心的資本主義現代化有本質區別。“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體系的重要理論基石之一。其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事關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重大時代課題作出科學回答,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科學指引。其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刻闡明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發展觀,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系統闡述了發展為了什么、依靠誰來發展、發展成果由誰享有、發展政策如何制定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科學回答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目的、發展動力、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等重大問題,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明了方向。其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構建人民主體論世界觀、歷史觀、價值觀,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以人民為中心”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充分肯定了人民群眾在創造歷史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同時提出必須堅持人民至上,深刻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和為人民利益而奮斗的價值追求。此外,“以人民為中心”蘊含著“誰”以人民為中心這一話題,答案是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利益的忠實代表者,黨的事業是為人民利益而奮斗的事業,在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偉業的進程中黨始終是堅強的領導核心。正是基于此,習近平總書記鮮明地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由此可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以人民為中心,把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與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在統一起來,使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推動者的重要觀點在新時代實現了新的深化和拓展,成為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發展史上的重要理論成果,為我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行動指南。
(作者系求是雜志社《紅旗文稿》副總編輯、編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