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六大行半年業績出爐:凈息差承壓 不良率未增長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3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均斌)截至8月30日,國有六大銀行2023年半年報全部披露完畢。報告期內,六大行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6900.2億元,合計日賺38.12億元,經營數據亮眼。但凈息差承壓,銀行凈利潤增速放緩。值得注意的是,六大行備受市場關注的不良率均未出現增長。
具體來看,中國工商銀行營收、利潤仍穩坐頭把交椅。2023年上半年,該行實現歸母凈利潤1737.44億元,同比增長1.2%。中國建設銀行緊隨其后,報告期內,該行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36%至1673.44億元。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歸母凈利潤均超過1200億元,分別實現1332.34億元、1200.9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5%和0.78%。
中國工商銀行行長廖林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表示,當前,經濟恢復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金融與經濟唇齒相依,銀行的經營也可能會出現一些指標上的波動。但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特別是一系列宏觀政策逐步落地見效,正推動經濟持續好轉,必將為銀行改善經營帶來良好的支撐和有利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受市場利率下行、LPR下降等因素影響,國有大行上半年凈利差普遍收窄。截至6月末,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郵儲銀行、交通銀行的凈息差同比分別下降31個基點、30個基點、36個基點、9個基點、19個基點、22個基點。
中國建設銀行首席財務官生柳榮在半年報業績發布會上表示,LPR的下調引導貸款利率下行,確實對各銀行凈息差形成一定壓力,具體影響幅度和節奏因各家銀行產品期限結構差異而不同。
“具體到建行,由于貸款重定價特別是個貸部分重定價主要集中于上半年,尤其是1月份,因此下半年LPR下行帶來的影響相對較小。初步測算,LPR下行的影響與存款利率下行的影響大致可相互抵消。”生柳榮表示。
中國農業銀行行長付萬軍談及如何穩息差時表示,“受益于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作用的持續釋放,預計后續存款成本壓力將得到一定緩解,我們有信心繼續保持存款成本的比較優勢。”
交通銀行半年報顯示,凈利差收窄主要是資產端受存量浮息貸款重定價、收益較高的信用卡及個人住房貸款增長緩慢以及持續向實體經濟讓利等因素影響,貸款收益率下降較多,同時負債端受企業、居民投資及消費意愿不足影響。
從六大行披露的數據來看,去年銀行的資產質量普遍向好。六大行不良貸款率“一平五降”。
具體來看,中國建設銀行不良率最高,為1.37%,較上年末下降0.01個百分點;中國工商銀行不良率為1.36%,下降0.02個百分點;中國農業銀行不良率為1.35%,下降0.02個百分點;交通銀行不良率為1.35%,保持不變;中國銀行不良率為1.28%,下降0.04個百分點;中國郵儲銀行不良率為0.81%,下降0.03個百分點。
業績發布會上,房地產企業與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的情況仍受到較高關注。從半年報看,多家銀行房地產業不良率、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較年初有所上升。相關銀行也回應了相應話題。
比如,交行首席風險官劉建軍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對近期碧桂園、遠洋集團等多家房企發生債券違約的話題進行回應時表示,碧桂園在交行的業務余額非常小,項目貸款正常;遠洋集團在交行的業務余額占比非常小,涉及房地產板塊和數據物流板塊大多數還本付息正常,除了個別房地產項目出現問題以外,總體資產質量可控。
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王兵表示,雖然受市場環境的影響,不良率上升了0.05個百分點,但是走勢符合預期,也并沒有對銀行資產質量的整體穩定造成沖擊。同時,對于存量的不良資產銀行進一步加強經營理念,經營意識,加大不良處置力度,為全行的結構態度和效益提升提供堅實的支撐。
“提前還貸”帶來的影響也反映在了六大行的半年報中。比如,中國工商銀行上半年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6.37萬億元,較上年末減少576.01億元;中國建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6.41萬億元,較上年末減少729.04億元;交通銀行個人住房貸款較上年末減少158.21億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