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人大代表的建議落地為新規 江蘇建立養老護理職稱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南通市福愛護理院護士長李楠楠6年來連續提交的養老護理員評職稱相關建議落地為新規。
近日,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官網公布了《江蘇省養老護理專業技術資格條件(試行)》文件,江蘇在全國率先建立養老護理職稱體系,養老護理專業從業人員從此可以參與職稱評定。
該文件規定,養老護理專業技術資格納入衛生系列,設初級、中級、副高級3個層次,對應名稱依次為養老護理師、主管養老護理師、副主任養老護理師,并從學歷、資歷要求、專業能力要求以及業績成果等方面對3個層次的評審要求作了詳細規定。
“養老護理專業不再是護理系列的一個分支,而是單獨進行專業技術資格評定,這是一大突破。”看到這一新規,李楠楠和身邊的養老護理員們激動不已。她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這對養老行業的年輕醫護人員是極大的激勵,既有了晉升通道,也有了行業保障,“在養老行業退休后的待遇,也將和醫院里的醫護人員一樣,行業榮譽感和自我認可度都將大大提升”。
在養老行業一線扎根近12年,連任兩屆全國人大代表,李楠楠一直圍繞著養老護理人員專業隊伍建設提出建議。她在調研時發現,當前醫養結合機構醫護專業技術人員職稱通道不暢通,很少有人能評上副高級及以上職稱,不少年輕人缺乏成就感、價值感和榮譽感。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養老問題成了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之一。近年來,李楠楠也觀察到,養老行業的年輕人一直在流失。“年輕人在養老行業晉升難,很多人選擇離開醫養結合機構去醫院,導致醫養結合機構招不來、留不住專業技術人員。”
今年全國兩會上,江蘇代表團代表們從完善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強化“一老一幼”服務等方面提出建議72條,其中包括完善養老互助志愿服務政策,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等。
李楠楠當時建議,完善醫養結合機構醫護專業技術職稱體系,設立正高級職稱,打通職業晉升通道,體現職業前景、成就感、價值感和榮譽感;同時新增醫養結合機構醫護人員評審專業目錄,科學制定醫養結合機構醫護人員的職稱評審標準。
很快,她的建議得到回復:相關部門將圍繞養老護理專業人才教育、加大養老護理行業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出臺一系列政策。“沒想到,新規定這么快就出臺了,還是從我們所在的江蘇省開始試行。”
5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發布了《省政府關于推動養老事業和產業發展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到要加強專業人才支持,引導養老機構建立基于專業技能、崗位價值、勞動貢獻的工資分配機制,提高養老護理員薪酬待遇。探索建立省級養老服務專家人才庫,引進、培養一批專業技術人才,培育一批產教融合型企業。推動養老服務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院校、中等職業院校、技工院校設置養老服務相關專業。落實部省合作機制,辦好南京中醫藥大學養老服務與管理學院。
李楠楠感慨說,養老行業從剛開始的沒有醫保到有了長期護理保險,再到養老護理專業技術資格納入衛生系列,“每一步向前發展都挺不容易的,但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從幼兒到成人,切切實實地有了成果”。
這些天,她和同事開始著手準備職稱申報。詳細研究文件規定后,他們發現,新規中的職稱評定門檻設定相對較高,學歷要求涉及中專、大學專科、大學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生學歷,副高級對應的副主任養老護理師還需有研究課題和突出業績等。
在李楠楠看來,高門檻的設定也將激勵高校養老護理與管理專業的發展壯大,讓學生畢業后不再放棄本專業,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并深耕養老行業。她坦言,“以前對養老護理員資格證的考取并未進行設限,新規定就可以吸引更多年輕人留在行業,并進行課題研究,深耕自己的本專業,基本上在養老行業扎根三四年的年輕人都可以申報職稱了”。
不過,新規試行還需要時間,李楠楠說:“職稱證書由哪里發放,不同職稱享受的待遇是什么,如何晉升等都還需要去細化了解”。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孟佩佩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