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三下鄉”施救詮釋醫者仁心
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王磊 通訊員 王晶晶)日前,安徽醫科大學一支以急救知識科普為主題的“三下鄉”團隊在基層完成了一次急救“實踐演練”。
7月20日,安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立宿松醫,護江河民”實踐團隊忙完一上午的工作后,在安慶市宿松縣復興鎮村民家中休整。突然,“砰”的一聲巨響打破午后的寧靜,實踐隊指導教師、該校應急救護培訓教研室教師田云立刻帶著學生四處查看情況。他們看到一輛電動車倒在路旁灌木叢中,旁邊一位女士倒地不能動彈,其左臉頰被電動車的擋風板劃傷,面部呈青紫色,目測是女士騎車和樹木撞擊導致車禍。
田云小心解開傷者衣領檢查傷情。“我告訴對方,我是安徽醫科大學的老師,有急救經驗,讓她不要亂動,并詢問有沒有不舒服的地方。”田云初步檢查發現,傷者呼吸急促,意識清晰但無法言語,她立即讓學生撥打急救電話,又從傷者手機中找到其家屬的電話,告知事故發生具體位置,并讓家屬保持聯系。
此前,這支“三下鄉”團隊已接受過學校醫護人員的專業應急救護培訓,再加上帶隊教師現場表現沉著冷靜,同學們開始分工協作救助傷者:2021級預防醫學專業學生方華棟第一時間撥打120并簡述傷者情況;實踐隊隊長姚秀姿跟隨田云蹲在受傷女士右側,和同學們拿來扇子為傷者扇風降溫。
由于氣溫較高,傷者躺在地上會有中暑風險,但考慮到傷者因撞擊可能導致頭部和重要臟器出血,所以不能輕易移動。該校學生肖宇軒跑去找來雨傘為傷者遮陽,并和她不間斷聊天進行心理疏導,告訴她不要晃動雙手。
3分鐘后,鎮衛生院救護車到達現場,師生一行向醫護人員簡要描述事發經過和傷者情況,并派出兩人登上救護車,陪同前往宿松縣人民醫院急診科完成交接。目前,傷者各項指標平穩,已轉入病房接受治療。對于安徽醫科大學師生的見義勇為、精準施救,傷者家屬表示感激。
“老師有條不紊處理傷情的畫面讓我難忘。遇到突發情況,我們要保持冷靜,才能用穩妥的方式處理。”姚秀姿感慨,本次社會實踐的核心內容就是急救知識科普宣傳,這次能在短時間內運用急救知識救助傷者,她更加體會到學好專業知識、掌握急救技能、科普急救技能的重要性。
經歷救援全過程的方華棟更加深刻理解醫者仁心的意義,他認為,學醫救人是一件神圣的事,必須認真對待。“作為青年醫學生,只有融會貫通專業知識,遇到此類事件才能做到處變不驚、專業處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