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在高原守護健康

      發布時間:2023-07-21 10:01: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7月9日下午,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八宿縣西巴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來自北京的醫務志愿者來到行動不便的患者家中,為他們量血壓、聽心肺,進行入戶問診,提供治療方案。

        7月9日,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八宿縣西巴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28歲的藏醫央金(左一)帶著來自北京的醫務志愿者們去往行動不便的居民家中問診、慰問。

        7月10日,西藏昌都八宿縣人民醫院,來自北京的醫療專家講授小兒推拿和發熱診治的相關知識,一名當地縣醫院的年輕醫護人員正在學習推拿手法。

        7月9日,西藏昌都八宿縣武鋼廣場,34歲的吉巴因長期背部疼痛前來就診,北京市西城區陶然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全科醫生許建(左)為他現場針灸后,讓他舉起手臂感受背部疼痛緩解情況。

        7月13日,西藏昌都八宿縣吉達鄉中心小學,學生們參加完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的碘缺乏病檢測后在操場上看書、玩耍。受自然環境及歷史因素制約,西藏是中國碘缺乏病高發區和重病區之一,偏遠地區農牧民碘缺乏病比較常見。

        7月9日,西藏昌都八宿縣西巴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醫療專家用瓶蓋向老人演示如何將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控制在健康范圍內。藏族飲食習慣中鹽攝入量較高,容易導致高血壓。

        7月13日,西藏昌都八宿縣吉達鄉通空村,59歲的多扎站在自家門前。他是一位大骨節病患者,2022年在援藏醫生的幫助下前往武漢做了雙腿的膝關節置換手術后,不再需要拄拐。

        7月10日,西藏昌都八宿縣人民醫院,大廳內排隊掛號繳費的患者。

        7月11日,西藏昌都八宿縣然烏鎮阿日村,幾位在義診活動上為北京醫療專家做翻譯的年輕人聚集在村口。他們大多從縣里的初中畢業后留在村里,幫家里放牧、挖蟲草。19歲的扎西巴鄧(左三)是村里為數不多的大學生,目前在福建三明學院學習建筑工程專業。會漢語、受過教育的年輕一代村民搭起了村莊與外面世界的橋梁。

        在夏日的高原,黑夜來得稍晚一些。7月9日晚上8點,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八宿縣的夜幕終于降臨,數百名居民和游客聚集在八宿縣武鋼廣場上跳起鍋莊舞,有人支起幕布播放電影,還有攤販兜售玩具和小吃。作為縣城的社交生活中心,這里在白天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來自北京市和平里醫院等首都各級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廣場上臨時支起的帳篷里,他們在當地醫療工作者的翻譯和幫助下進行現場義診,前來求診的居民排成長隊。

        昌都是連接藏川滇青的樞紐,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經之地,也是“茶馬古道”的要地,藏族占總人口的93.23%。跟隨著來自北京的40余名各級醫療志愿者來到平均海拔4700米的昌都市八宿縣,在這個被318國道貫穿的繁忙縣城,能看到青年藏醫、援藏醫生、疾控人員……無數人正守衛著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的健康。

        34歲的吉巴因長期背部疼痛前來求醫。這種疼痛已持續了3年,但他認為這只是“一點點痛”,因此沒去醫院看過。北京市西城區陶然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全科醫生許建在義診現場為他針灸緩解疼痛。許建曾在青海玉樹義診,他觀察到,由于傳統觀念、當地醫療資源匱乏等諸多原因,過去西藏地區群眾生病,普遍缺乏就醫意識。隨著現代化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這種情況在年輕一代中有所改善。

        北京市德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王偉等首都醫護人員在義診中也發現了類似的情況。即使縣域內常駐人口醫保覆蓋率已達95.5%,許多居民身體不適,首選仍不是去醫院,基本醫衛常識也亟待普及。

        在距離八宿縣城車程超過兩小時的然烏鎮阿日村,45歲的村民次仁擁宗3年前左側乳房發現腫塊,趁著北京醫生來村義診的機會來求助。經過北京中關村醫院普外科醫生林延明等人的檢查,腫塊直徑已經超過4厘米,醫生建議她盡快去上級醫院做穿刺活檢、安排手術治療。阿日村常住人口198人,其中有兩名村醫,除了執行鎮衛生院的要求,為村民發藥、配合疾病篩查等,他們還要兼顧務農、照顧家人和巡山防火。

        北京醫生要來八宿縣西巴村安置點義診的消息傳開后,平日每天接診量僅四五十人的衛生室門口熱鬧了起來。孩子們吃著冰激凌快活地穿梭在義診隊伍之間,用漢語和北京來的新面孔們一遍遍道“你好”,衛生室里的90后藏族醫護人員忙著幫不懂漢語的老年居民做翻譯。

        這個安置點的部分居民曾分散居住在怒江峽谷地帶的夏里鄉、擁巴鄉和瓦鄉,交通不便,還面臨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威脅。如今住進了樓房,青壯年不再務農放牧,轉而外出打工,安置點里多是老人帶著孩子。從衛生室里可以看到高原醫療工作者的日常工作:接診高血壓、呼吸道疾病、婦科病和腸胃病等慢性病和常見病患者,遇到疑似肺結核及原發性高血壓引起的腦出血、糖尿病患者,則要轉上級醫院就診。

        28歲的藏醫央金帶著首都醫護人員在安置點走家串戶,給腿腳不便的居民上門看診。這個林芝姑娘從小喜歡藏文,從西藏藏醫藥大學畢業后,她考到八宿縣成為一名鄉村藏醫,負責為當地居民進行驗尿、針灸等診療。她說,衛生室如果補齊取暖燈、一次性針灸針、藥浴桶等外治設備,她的藏醫專長就能發揮更大作用。

        在八宿縣人民醫院的診室里,福州援藏醫生、37歲的莊松華正為“高反”的游客看診,患者是一對從湖南來318國道自駕的夫妻。這座三層樓高的新院址于2019年落成,由福州市人民政府對口援建,計劃覆蓋整個八宿縣4萬多常住人口以及318國道帶來的南來北往的游客。由于附近道路險峻、車禍頻發,醫院在2020年還引進了昌都市最先進的CT機等醫療設備。

        縣人民醫院127名醫務工作者大部分在35歲以下,其中有45人來自西藏外。不只是醫療行業,在教育、住房等八宿縣各項公共事業中,都能看到全國各地對口幫扶、支援西藏地區發展的痕跡和成果。

        在與北京醫療專家的座談會上,縣醫護人員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八宿縣面積約1.2萬平方公里,其中一些鄉鎮與縣醫院間的距離和去昌都市差不多,加之外地引入的醫療人才流動性大等其他因素,醫院新大樓雖然寬敞明亮、配備了相對完備的檢驗和診療設備,卻沒能服務更多的患者。即使在七八月的旅游旺季,門診量也只是從每天七八十人上升至100多人。醫療硬件逐漸進步后,“軟件”如何跟上,仍是需要當地醫療工作者和援藏醫生們一同解決的難題。

        7月12日晚,一位當地的藏族孕婦二胎胎盤早剝被送到縣醫院,經過搶救,產婦脫離生命危險,孩子卻沒能保住。來自福州市第二總醫院的援藏婦產科醫生陳彩燕說,小孩出生時才34周,經過搶救后心率正常,但早產兒肺發育不成熟,醫院沒有新生兒科,新生兒呼吸機和相關人員都尚未配備。送往上級醫院救治則需要駕車數小時翻山越嶺,對于降生后兩小時內都只能靠著醫護人員接力手動捏“皮球”(簡易呼吸器氣囊)維持呼吸的早產兒來說,無疑是難以跨越的天塹。

        西藏曾是大骨節病的主要流行地區。這種多發性、變形性的骨關節地方病,為當地許多居民留下了終身印記:畸形粗大的關節、矮小佝僂的身材,嚴重者失去勞動能力。通過保障糧食、飲水安全等措施,西藏已連續5年未檢出新發病例。八宿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阿旺頓珠不時和工作人員一起走訪縣里那些“最后的大骨節病人”。阿旺頓珠說,目前縣里的大骨節病患者均在30歲以上,他們中有些通過自治區下發的藥物緩解控制癥狀,也有人在援藏醫生的幫助下去內地做了手術,去除了“大骨節”,大步走在高原的陽光下。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崢苨 攝影報道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不∫| 日本三级电电影在线看| 午夜寂寞视频无码专区| 69式互添免费视频| 奶大灬舒服灬太大了一进一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 第九色区AV天堂|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51在线视频免费观看视频| 小仙女app2021版最新|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免费下载|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羞羞视频网站| 被公连续侵犯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sihu免费观看在线高清| 新婚夜的娇吟声|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免费| 欧美日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黄色录像影片| 老熟女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77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妇女性内射冈站HDWWWCOM| 丰满少妇人妻久久久久久|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久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高清| 国产大秀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美女自在线观看免费| japanese21hdxxxx喷潮| 成人福利app| 久久久久性色av毛片特级| 最好看最新日本中文字幕|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狠狠色欧美亚洲狠狠色www| 午夜视频1000部免费看| 草逼视频免费看| 国产在线观看www鲁啊鲁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