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照片201項業務通用!數字賦能下的城市生活還有這些便利
政府數字化、智能化運行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智能化大數據賦能城市管理在各地不斷顯現出它的強大優勢。
生活中,辦理身份證、駕駛證等很多證件都需要拍攝證件照,能不能實現拍攝一張證件照通用多個政務服務場景呢?這在浙江嘉興就實現了。居民一次拍照,跨部門201項業務都可以通用。
一窗通拍 一張照片實現201項業務通用
在嘉興市秀洲區新塍鎮便民服務中心的人像采集室內,工作人員正在幫市民許黎紅拍攝照片,她要補辦身份證,然后還要補個創業證。身份證由公安部門簽發,創新創業證則是由人社部門發放,在過去,她至少得跑兩趟、拍兩次照片才能辦成,但現在不需要了。工作人員拍完照片后,將其存入“浙里拍照”系統,就可以跨部門辦理多種事項。
“一窗通拍、全域應用”,目前,嘉興在市縣鎮三級共設置了83個拍攝點位,并在村社一級延伸出352個基層便民服務店,打造了“10分鐘拍照圈”,并推出電腦端、手機端、自助機端3種采集渠道,為群眾提供高效便捷的證照采集服務。還推出“流動政務服務車”,在車上拍照,在車上完成證件制作。
海寧市公安局行政審批服務科科長 廖昊:進商圈、進企業、進社區,方便群眾就近辦,也就是說,群眾的需求在哪里,我們的身影就在哪里。
一張小照片撬起了民生服務的“大變革”。目前,嘉興可為群眾提供12種規格、3種底色人像相片的查詢、下載、打印服務,一張照片可在辦理身份證、駕駛證、出入境證、護照、歸國華僑證、合法穩定就業居住證、保安員證等201個政務服務事項中重復應用。今年以來,“一窗通拍、全域應用”改革已累計服務群眾120余萬人次,為群眾減少重復拍照34萬余次,節省辦證成本160萬余元。目前,這項改革已在浙江全省推廣。
智慧法院 百姓足不出戶就可參加庭審
足不出戶,百姓就可以出庭打官司,律師遠在千里之外,就可以實現出庭應訴。我國法院系統通過智慧法院建設,推動了審判方式的革新,也讓司法服務更為便捷高效。
在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葉迪法官正開庭審理一起合同糾紛。與傳統庭審不同的是,原被告雙方都沒有來到庭審現場,而是通過網絡進行線上審理。這是本起訴訟案的第三次庭審。原告公司總部在山東,代理律師也是在山東進行的出庭應訴。
案件代理律師 邢林:從金錢成本上來講節約了一到兩萬元。而且從時間成本上最少給我們節省了六天,互聯網開庭非常方便。
據了解,在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通過網絡進行庭審的案件比例在30%左右。但在北京互聯網法院在線庭審率幾乎是100%,在這里網上案件網上審是常態,當事人從立案到庭審再到執行,整個案件全流程根本就不需要到法院來。
北京互聯網法院法官 趙長新:比如說我們在立案環節,當事人可以通過我們的官網電子訴訟平臺,線上提交所有的立案申請材料,在線庭審率達到了99.9%。
卷宗實現電子生成 在家就可查閱
在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從立案、送達、歸檔均已實現網絡化、電子化,全類型案件隨案卷宗都實現了電子生成,一鍵就可以電子歸檔、電子移送。當事人和律師查閱卷宗也不需要到法院來,在家就可以實現。
訴訟全流程 全天候“網上辦”“掌上辦”
據了解,通過覆蓋四級法院的“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平臺,老百姓辦理訴訟事務可以全流程、全天候“網上辦”“掌上辦”,通過在線方式開展訴訟,當事人參與訴訟從平均往返法院近6次減少到只需要1至2次,甚至一次也不用跑。司法更為高效,更加便民、利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