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旅客“無感通關”如此實現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海口6月2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趙麗梅)封關運作工作是海南自貿港建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系統工程,亦是海南省“一號工程”。未來,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后,作為海南省“對外開放口岸”的“先鋒隊”,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以下簡稱“美蘭機場”)的國內出港將變為“二線口岸”,除了現有的安檢,還將增加海關查驗的環節,這將是最影響國內旅客體驗的調整,旅客可能會面臨反復拿取行李、重復開包檢查的問題。
針對該問題,美蘭機場封關運作執行項目組副經理賴欽樑表示,美蘭機場封關運作執行項目組初步擬定了安檢與海關融合查驗模式,實現查驗設備資源共享,最終目的是實現旅客“快速通關、無感通關”,當然也要確保“二線口岸”管得住。
當前,美蘭機場已初步形成了基于信用與大數據分析的創新監管模式,實現“一次過檢、一機雙屏、無感通關”。
賴欽樑解釋,美蘭機場將通過前置申報和分類管理、信用監管的思路,以大數據分析為抓手,建立用“無形的手”代替“有形的監管流程”的信用管理機制,在符合海關監管與民航安檢的規章標準前提下,通過引導自主申報、主動配合海關監管,降低對信用良好人員及單位的干預,提高自貿港的通行體驗;同時,用好大數據機制,通過數據分析研判高風險人員,提前預警,前置監管關口,“該緊的緊、該放的放”,提高海關監管的針對性。
賴欽樑談到,未來,美蘭機場的查驗通道將分為申報通道與普通通道,兩種通道功能可實時互換,動態調配。每個查驗區域配置2條申報通道,海關人員現場駐點,用于主動申報旅客以及重點關注人員的查驗。普通通道海關為后臺查驗,將圖像接入到海關判圖室,通過遠程控制篩選出可疑行李,再進行開包檢查。無異常的行李則正常通行。后臺大數據判定為重點人員的,則引導至申報通道進行檢查。
賴欽樑說,“通過實施差異化管控,前置監管關口,有效釋放后端查驗壓力,在增加海關檢查環節后,整體旅客動線與原來保持一致,仍然可以保持現有通行效率,信用良好的旅客甚至可以不跟工作人員說一句話,就能直接通過查驗,真正實現無感通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