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候鳥遷飛舞動命運與共——中國生態文明實踐觀察

      發布時間:2023-06-06 15:09:00來源: 新華網

        夕陽西照,北海公園五龍亭,上百只飛鳥盤旋而至。

        “特別興奮,老朋友回來了。”4月初的一天,北京市民張麗婷快速記錄下這些飛鳥的位置和數量,并把消息分享給微信群里的志愿者朋友。

        每年春天,從非洲南部越冬的北京雨燕都會經歷一場史詩級的飛行,飛躍紅海,穿越內蒙古,抵達北京——它們重要的棲息地和繁殖地。

        張麗婷是北京雨燕科學調查項目北海公園觀察點的組長。她和志愿者伙伴每周至少專程去一次北海公園,對這里的雨燕種群進行拍照記錄,既為候鳥種群調查提供基礎監測數據,也為候鳥護飛盡一份力。

        每年,有數十億只候鳥進行洲際遷徙。全球9條候鳥遷徙路線中,有4條途經中國。在關乎全球候鳥種群生存與繁衍的重要遷徙通道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以命運與共之心、生態創新之智愛鳥護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愿景正在變成可感可知的現實。

        關愛——建設“候鳥友好”城市

        北京雨燕,即普通雨燕北京亞種。1870年,一名英國科學家首次在北京發現雨燕標本,并將這種翅膀狹長、酷似鐮刀的鳥命名為“北京雨燕”。

        在不少像張麗婷一樣的北京居民眼中,北京雨燕是北京的“形象大使”。它是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鳥類,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妮妮”的原型就是北京雨燕。

        除了北京雨燕,每年春季,還有灰鶴、黑鸛、銀鷗等大量候鳥從南途經北京向北遷徙。

        記者在調研采訪時發現,北京有不少鳥類友好型建筑。坐落在北京西北方向的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博物館就是典型代表。這座建筑表皮間的縫隙可供鳥類筑巢,它的玻璃幕墻還特意采用了鳥類視覺更為敏感的網格狀設計,能有效防止鳥撞。

        此外,北京還致力于提升山區森林質量,恢復濕地生態系統,為鳥類提供必要的棲息地、食物和水源。2017年以來,北京建設“近自然”特色的城市森林近60處,營建人造灌木叢和生態島等。

        北京雨燕科學調查項目的志愿者們發現,在立交橋縫隙和摩天大樓間建立“新家”的雨燕越來越多。“雨燕正在逐漸適應北京的都市生活。”張麗婷說。

        今年2月,中國正式啟動全國鳥類遷徙通道保護行動。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全國鳥類遷徙通道保護行動方案(2021—2035年)》,明確北京昌平區十三陵水庫、江西鄱陽湖等1140處為候鳥重要繁殖地、越冬地和遷徙停歇地。

        “隨著生態環境的修復和人們生態保護意識的加強,希望在未來的城市里,人與鳥類能成為最好的‘鄰居’,能夠更和諧地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北京林業大學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員賈亦飛說。

        守護——讓候鳥家園重煥生機

        鳥類遷徙是一個漫長而危險的過程,遷飛距離往往長達數千公里。每年10月到次年4月,全球瀕危物種黑臉琵鷺會與數以萬計的遷徙候鳥一道,云集到福建福寧灣、羅源灣等中國東南沿海一帶越冬。

        “以前很難見到黑臉琵鷺,但現在每年都會出現,而且數量基本都穩定在上百只。”福建資深觀鳥人鄭智武說,濕地環境逐年好轉,珍稀鳥類也成了“常客”。

        記者在羅源灣看到,萬畝郁郁蔥蔥的紅樹林在海風的吹拂下形成陣陣綠浪,將鳥類棲息的灘涂與當地居民的活動區域間隔開,大大減少了人類活動對候鳥的影響。

        羅源灣附近居民于孫李告訴記者,當地村民祖祖輩輩靠海吃海,水產養殖是主要產業。不當的養殖行為曾對當地水鳥棲息產生影響,生態平衡一度遭到破壞。

        為重煥濕地生機,當地實施海洋生態保護和修復治理工程,將大量養殖塘改造成高潮位水鳥棲息地。附近的漁村還修建了不少觀鳥棧道,生態觀鳥旅游成了當地發展的“新名片”。

        于孫李在羅源灣紅樹林濕地公園附近開起了飯店。“這幾年羅源灣的生態變好,不僅讓這里成為候鳥和鳥友們的天堂,也給我們當地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于孫李說。

        從向自然過度索取到對自然精心呵護,羅源灣的發展之變是中國全面推進濕地保護修復的一個縮影。

        自1992年加入《濕地公約》以來,中國先后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和多個地方濕地保護條例,為濕地保護構建起法律屏障。

        目前,中國已有國際重要濕地82處,面積居世界第四位;13座城市獲得國際濕地城市稱號,建立600多處濕地自然保護區和900多處國家濕地公園,濕地占各類自然保護地的比例達到50%以上。

        “年復一年,候鳥歸去來。鳥類生存環境好起來,護鳥愛鳥的人多起來。這是社會進步帶來的變化和力量。”鄭智武說。

        合作——超越時空的命運與共

        在全球最繁忙的候鳥生命線——東亞-澳大利西亞鳥類遷飛通道上,勺嘴鷸是最為稀有的水鳥之一。遷徙期間,勺嘴鷸會在江蘇鹽城東臺條子泥濕地、廣東湛江北家土角等地區停歇,覓食補給、換羽。

        “候鳥遷飛的特性,決定了其保護成果與通道路徑上的每個環節息息相關。東亞-澳大利西亞鳥類遷飛通道涉及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加強國際合作是必選項。”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任鳥飛項目經理關磊說。

        記者了解到,當前,候鳥遷飛通道保護仍面臨棲息地碎片化、資金投入不足、地區間不平衡等挑戰。

        “只有借助全球力量保護候鳥棲息地,推進生命共同體建設,才能為候鳥遷徙提供更有效的保護。”賈亦飛說。

        目前,中國已分別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俄羅斯、新西蘭等國簽署候鳥保護雙邊協定,正在圍繞東亞—澳大利西亞水鳥合作伙伴關系等相關內容開展國際合作,并積極參加“一帶一路”候鳥保護工作。

        賈亦飛介紹,在拯救勺嘴鷸的項目中,中國科研團隊積極參與俄羅斯、緬甸等遷徙沿線國家的繁殖地和越冬地調查及保護工作,組織同步調查與監測、開展繁殖地管理教育培訓和專家技術服務等,取得良好成效。

        2019年,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遺產申報(第一期)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全球僅有的兩塊潮間帶濕地遺產之一。

        關磊說:“這一成果不僅有助于推動全球共同守護東亞-澳大利西亞鳥類遷飛路線,還為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注入強大動力。”

        另一個令候鳥守護者們欣慰的是,不斷有年輕一代加入愛鳥護鳥的隊伍。在北京,張麗婷每周進行雨燕調查時多了一個伙伴——她13歲的女兒。

        “我相信,北京雨燕的身影也會成為下一代對于天空的美好記憶。”張麗婷說。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内精品免费视频自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放| 里漫社扶她全彩口工漫画| 大象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欧美激情xxxx性bbbb| 四虎影院成人在线观看| 午夜免费1000部| 天天做天天添天天谢| 久久99中文字幕久久| 欧美丰满大乳高跟鞋| 做暧暧免费小视频| 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 おきた冲田あんずなし杏梨| 日本永久免费a∨在线视频| 亚洲日韩小电影在线观看| 精品午夜久久网成年网| 国产在线观看麻豆91精品免费| 91精品国产91久久| 小草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欧美freesex黑人又粗又大| 亚洲精品视频久久久| 精品视频国产狼人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在线| 2021在线永久免费视频| 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 三级很黄很黄的视频| 日本天堂免费观看| 亚欧洲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爱情岛永久地址www成人| 啊用力太猛了啊好深视频免费 | 欧美亚洲综合另类在线观看| 免费**的网址| 美女扒开尿口给男人桶视频免费|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 jizz黄色片| 国产麻豆天美果冻无码视频 | 中文字幕日韩人妻不卡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