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解決民生問題 讓幸福可感可知可及 杭州深化“民呼我為”實踐探索
走進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小古城村,最先映入眼簾的是村口“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10個大字。村里綠樹成蔭,環境整潔。一棟棟各有特色的民居“小別墅”之間,沒有高大的圍墻和柵欄,只有不到1米高的低矮院墻。家家戶戶都在院子里種植鮮花,月季、紫藤正值花季,花枝透過院墻伸到村道上。
許多村民家院門大開,門口有統一設計的無人售賣小鋪,山上的筍、農家自種的番茄和綠葉蔬菜被分成小份整齊地碼放著,旁邊標注了價格,游客掃二維碼即可自助購買。一戶人家院子里,橙黃色的杏掛滿枝頭,主人在樹下擺了一架梯子,牌子上寫著“果子自采,一元3個”,過路的游客紛紛掃碼摘杏。村干部介紹:“拆高墻、搞無人售賣,都是村民民主協商的結果。”
2005年1月4日,習近平同志調研小古城村時,囑咐村干部要“加強基層民主法治建設,服務好‘三農’”。18年來,小古城村牢記囑托,推廣“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實踐經驗,形成了“樟樹下議事”品牌,成為推動共同富裕建設的重要力量。村集體年收入從30多萬元增加到1000多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從6500元增長到5萬多元。
主題教育開始后,杭州市從黨的創新理論、“八八戰略”思想寶庫中不斷汲取智慧和營養,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的通道更加暢通、更加規范,深化“民呼我為”實踐探索。
不久前,小古城村口的大樟樹下,來自“市區鎮村”聯合調研組的干部和村民一起坐下來,商討村里最近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
第一個議題是探討建設徑山鎮與未來科技城等區域的快速通道的可行性。小古城村所在的徑山鎮,是徑山茶的主產區,隨著鄉村旅游開發,游客變多,一到節假日就堵車嚴重。開設快速通道需要多部門協調和決策,相關部門當即領辦,把這個問題帶回去研究。
停車難是村里另一個“甜蜜的煩惱”。一到節假日,村里村外停滿了車,這也影響了村民的正常生活。有關部門一直在想法破解,但受限于耕地保護等政策,很難推進。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提供了新的解題思路——引進智慧停車引導系統。也有人提出建議,挖掘存量空間或建設生態型停車場。徑山鎮和余杭區規劃和資源分局主要負責人現場領下了這項任務。
聯合調研組成員表示,通過持續深化“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基層實踐,把群眾發動起來、讓群眾參與進來,切實將調查研究的實際成效轉化為破難攻堅、改進工作的具體行動,使主題教育深入人心、打動人心、激勵人心。
為民辦實事,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多年來,杭州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積極探索“民呼我為”具體實踐,堅持辦實事,推動解決民生問題,讓幸福可感、可知、可及。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曾多次親臨杭州市西湖區翠苑一區社區考察,作出“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呼、我有所為”的重要指示要求。如今,翠苑一區社區引入老年食堂支持智慧點餐,小區“老池塘”引進了生態水循環系統。老小區停車難,為方便子女探望老人,社區推出了“親子車位”并在一定時間內免費,這些舉措贏得了社區居民的稱贊。
在拱墅區小河街道的“紅茶議事會”,根據議事員的關心事項、專長偏好、議事能力,讓“合適”的人開“適合”的會。開會時,議事員們一人一杯溫熱的紅茶,討論社區事務。如今,“紅茶議事會”已累計召開230余場,收集意見建議4500余條,有效破解了綠道建設提升改造等300余項治理難題,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以商議決定事關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務。
為確保民生實事項目高質量地完成,杭州市設計了“黨領導、群眾提、政協議、人大定、政府辦、事后評”的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今年,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又成立了深化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工作領導小組,運用民生實事監督數字化應用,助推實現民生實事項目票決制工作全過程民主化、規范化、數智化、長效化。
臨安區整合人民調解委員會、司法專職調解員等骨干力量,聯村民警、法律顧問、綜合執法等專業力量,鄉賢智者、專業協會、志愿者等社會力量,建立了專業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隊伍,還自主開發“矛盾調處化解輔助系統”,設計標準化處置流程,打造“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提升矛盾糾紛調處水平,探索民主協商模式,讓矛盾糾紛在基層化解,讓和諧穩定氛圍在基層創造。
與此同時,杭州以技術賦能,構建線上線下民意反映、民意互動的多元平臺,通過多種途徑不斷感知社情民意:“民呼我為”數智平臺整合12345市長熱線、杭網議事廳等民意反映渠道,打造集電話、微信、短信、網站、手機App于一體的民意服務矩陣;建設集廣播、電視、網絡、報刊于一體的“1+X”民意互動平臺。
主題教育的成效如何,民生問題的解決情況是重要標尺。
浙江省委辦公廳有關人士介紹,全省各地依托“三服務”小管家平臺,完善協調交辦、跟蹤督查、銷號管理等機制,推動服務事項在線受理、協同辦理、過程跟蹤和評估反饋的閉環管理,積極破解企業、群眾、基層遇到的關鍵、高頻、疑難問題。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統籌全省各地通過“三服務”小管家平臺報送問題2.12萬個,包括企業問題、群眾問題、基層問題等,辦結率達95.75%。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雨彤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