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此青綠 讓塞上江南“碳庫”日益豐裕
最新數據顯示,寧夏80%的地域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可造林的國土空間僅約104.98萬畝。2017年打響賀蘭山生態保衛戰以來,完成營造林817萬畝,保護修復濕地80萬畝,退化草原生態修復175萬畝,治理荒漠化土地540萬畝。
這些成績的背后,有當地青少年努力愛綠護綠、保護家鄉生態環境的艱辛付出。石嘴山市的青年消防指戰員發揮團隊協作力量,組建賀蘭山“增植包綠”志愿服務隊,讓“父親山”披上新綠;居住在黃河沿岸的中衛市中寧縣年輕人,懂得反哺母親河的恩情,發揚吃苦精神,通過義務植樹建設家鄉的森林“碳庫”;靈武市小學生王書彤傳承爺爺王有德的治沙造林精神,從學種一棵樹、護好一株苗做起,感染帶動著周圍同學。
(剪輯: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焦敏龍 素材來源: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消防救援支隊、團寧夏靈武市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