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常州:破解“化工圍江” 擁抱綠色轉型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王一迪)5月20日,記者來到江蘇常州濱江開發區采訪,緊鄰長江岸線的常州長江大保護展示館里,全方位展現常州推動長江大保護高質量發展的做法和成效。
鮮有人知,該展館是在一家化工企業舊址上改造而來,一文一圖、一磚一瓦記載著沿江生態的點滴變化。
“對生長在長江沿岸的老百姓來說,長江有著特殊的意義,經濟和社會發展離不開長江的饋贈和滋養。長江常州段岸線總長25.8公里,是江蘇省沿江城市中岸線最短、功能布局最全、化工企業最密集的區域之一。”展館工作人員介紹,濱江開發區大大小小的化工企業一度輝煌,但靠江吃江的產業布局讓當地生態容量越來越小。
曾經,31家化工企業密集坐落在長江常州段沿岸,每家企業到江岸線的距離,都在1公里之內,甚至還有企業緊挨江堤,居民飽受污染之苦。
為破解 “化工圍江”頑疾,常州全面部署推進長江大保護專項行動,系統推進“停、轉、拆、綠、提”五大行動,同步編制三年行動計劃和各年度工作要點,統籌推進沿江生態修復和產業轉型升級。
一串數字呈現了濱開區推進生態修復與綜合整治的效果:近年來,濱開區安全拆除化工企業45家,實現沿江一公里范圍內低質低效化工企業“清零”;長江岸線累計復綠超3300畝,生態岸線躍升至80.6%,位列江蘇全省第一。
在沿江騰退和治理的同時,當地強調增加沿江生態“含綠量”。比如,整個新龍生態林建成東西全長12公里,南北縱深最寬處也達到近1公里,占地面積超萬余畝,綠化覆蓋率達70%以上,是華東地區目前規模最大的城市人工生態林。
同時,當地淘汰落后產能,推動綠色轉型發展,堅持調優結構。濱開區近年來聚焦新材料、新醫藥兩條產業主線。2022年,濱開區新材料產業產值達573.3億元,同比增長26.8%,新醫藥產業產值達175.2億元,同比增長152.1%,“東方碳谷”“創新藥谷”產業地標持續擦亮。
“還長江水清岸綠,濱開區各項經濟指標卻不降反升,生態紅利轉變為發展紅利。”常州濱江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趙文君舉例說,2022 年,濱開區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 430.35 億元,同比增長 4.3%;完成工業總產值 1055 億元,同比增長 15.9%。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交通運輸部:從失事漁船“魯蓬遠漁028”船長艙內發現并打撈起1具遇難者遺體
- 湖南嚴肅查處長沙“4·29”特別重大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相關責任人 紀檢監察機關嚴肅追責問責62名公職人員 檢察機關對涉嫌犯罪的相關人員提起公訴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 “澳門科學一號”成功發射 系內地與澳門合作研制首顆科學衛星
- 4名中管干部因湖南長沙“4·29”特別重大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被問責
- 國務院事故調查組相關負責人就湖南長沙“4·29”特別重大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調查工作答記者問
- 21日小滿:又到風吹麥浪時,萬物欣欣皆向榮
- 前4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1.9%
- 全國助殘日|南京這家小店,溫暖在“默默”中傳遞
- 沉浸式體驗科幻產品,“元宇宙樂園”將亮相首鋼
- 滁州市瑯琊區全面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