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文化素養成為影視行業的短板
【影視銳評】
作者:任孟山(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院院長、教授、博導)
近期,演員文化素養成為熱門話題。部分演員連常用字都不會讀寫,在綜藝節目中算出小學水平的數學題,就被眾人奉為學霸。凡此種種,引發媒體關注,遭到網友吐槽。人們呼吁:“文化素養應成為演員的必修課。”實際上,不只是演員,影視行業里編劇、導演、服裝、化裝、道具、營銷等各個工種從業人員都應好好學習,注重文化素養的提升,因為這關涉整個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從業者文化素養問題與木桶效應相關。這個理論說的是一個木桶能盛多少水,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對標協同勞動、集體創作的影視生產,就是說作品質量與所有從業者的文化素養掛鉤,不僅演員必須水平在線,其他各工種從業者也不能掉隊。一個環節存在短板,就可能使作品留下瑕疵,鬧出笑話。
影視劇里的穿幫現象就是木桶效應的典型表現。有的影視作品稱呼在世的人其死后才有的謚號;有的給歷史人物亂安官職,甚至出現“禮部尚書兼錦衣衛指揮使”等違背史實的內容;還有的讓宋代才有的物件出現在以唐朝為背景的故事里,明代以后傳入我國的農作物成了漢代人物的日常吃食。如果歷史知識冷門深奧,不懂或搞錯還可以原諒,那么生活常識匱乏,誤導受眾,就實屬不該。比如,拿一小盤銀元寶當成紋銀千兩,一槍打死八百里開外的敵人,還有“父母已經在我出生前就死了”“手上的掌上明珠”等臺詞,這些硬傷真是貽笑大方。
總結從業者文化素養不高的原因,大體有三個。第一,行業門檻不高,缺少起碼的考核機制。由于工種眾多,涉及面廣泛,難免失之于寬。諸如化裝、道具入門容易,跟師傅干幾年就成了“行家里手”。但實際上文化水平還差得很遠,且對創作缺乏整體認識,更談不上藝術追求。第二,很多工種尚未形成具有系統性、穩定性的人才培養機制,現有的培訓機構又重技術培養輕文化積累。第三,行業文化學習氛圍不夠濃。有的從業者認為自己從事的工作屬于技藝,主要靠天賦、練習和體驗,而非文化積淀,所以很少學習。還有的人已成名成家,忙于事務性活動,沒時間學習。
要扭轉這種現狀,不只整個行業要團結起來,社會各界都應積極參與,一起為轉變社會觀念、營造學習氛圍、創造教育環境努力。比如教育領域,應建立完善選才培養機制,提升文化課教育考察占比。2021年啟動的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工作改革,在現有的選拔培養要求基礎上因地制宜、分類劃定,逐步提高藝術類專業高考文化課成績要求,已大力扭轉了“重專業輕文化”的不良傾向,逐步阻斷了將藝考當成升學捷徑的投機做法,修正了各界“藝術生可以文化差”的錯誤理念。但教育不只包括高中、大學階段,還有職業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等多方面,教育部門應面向各領域、各層次的影視從業者開展教育教學、技能培訓,構建立體式、全方位、多領域教育矩陣,力求做到人人有技能、人人有學問。
要在全行業掀起學習熱潮,除了用教育培訓“送”文化,還要在“種”文化上下功夫,即點燃從業者求知欲望,形成濃厚讀書氛圍。剛過去的“世界讀書日”,人們共享開卷之美、閱讀之樂,使中華大地書香四溢。但我們不只要在特殊日子倡導讀書,還要想辦法使閱讀在全行業流行起來。一直以來,影視行業都有愛讀書、善讀書、讀好書的傳統。著名導演謝晉藏書量驚人,從中外文學到歷史政治,幾乎涉獵各個門類。他不僅讀書、藏書,還與作家來往密切,不少藏書都是作者贈送的。影視化裝界泰斗王希鐘每次到國外拍戲,都要逛當地書店,隨時隨地讀書充電。可見,事有所成,必是學有所成;學有所成,必是讀有所得。影視從業者應繼承這種重視讀書學習的優良傳統,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文化素養從來不局限于學歷,也不僅來源于書本。要創作時下筆如有神,還需閱萬種人、行萬里路。創作者必須走出書齋、片場,走進祖國廣袤的大地,將創作觸角深入人生、社會、時代的肌理,才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站在宏觀的角度看問題。目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創作理念在行業內蔚然成風,很多從業者在日常創作之余注重采風積累。一位青年編劇說,幾萬公里走下來,我的人生觀、價值觀、創作觀都發生了改變。再面對紛繁復雜的素材,我更明白該取舍什么,該渲染什么,觀眾想了解什么,歷史現實在昭示什么,時代社會該傳達什么。可見,深扎也是影視工作者文化學習的一種方式。時代的腳步在前進,生活的面貌隨之改變,我們需要在不斷變化中建立創作與生活、人民的血脈聯系,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文化滋養。
總之,文化素養是一個大概念。它不只包括文憑證書證明的文化水平,還包括生活積累、人生閱歷、常識認知,有些可以通過讀書獲得,有些需要從生活中提煉總結。我們應該以高度的文化自覺,營造影視行業的學習氛圍,提升影視人員的文化素養,構建影視領域的文化自信,打造具有文化內涵的影視作品。如此,影視行業才能行穩而致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