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派美食”不可名不副實
當前,網上出現了不少號稱“農科院”“農業大學”研發或推薦的食品,有些說可以降脂瘦身,有些自稱健康有機。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團隊近日搜集了網上銷量靠前或推薦較多的幾款食品,經專業檢測發現,有的產品營養成分與宣傳不符;甚至,有的銷售網店與宣傳中提到的高校沒有任何關系。
消費者之所以青睞“學院派美食”或“高學歷美食”,是因為相信有了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的研發能力“加持”,這些食品或是營養價值更高,或是口感更好,因而比其他同類產品更值得購買?,F實市場上確實有不少有關的正面例子,比如有的科研機構培育出優質農產品品種,不僅受到市場的歡迎,還衍生出創新產品,農戶的收入也提高了,各方都從中受益。
不過,并非所有產品都名副其實。市消保委發現,有一款產品問題特別多,宣稱是“高蛋白”“高膳食纖維”糙米,膳食纖維和蛋白質含量的實測值卻比包裝標示值低,達不到國家標準的要求;宣傳說是某高校研發,實際上該高校與廠家僅有前期合作,研發并沒有全部完成。還有一款產品也有膳食纖維含量實測值低于標示值的問題。
對消費者來說,“學院派美食”至少要回答清楚兩項疑問:一是其品質是否真的符合宣傳或標示?二是其宣稱的高校、院所研發或推薦是否確有其事?只要有一項名不副實,就有虛假宣傳、欺騙或誤導消費者的嫌疑。在海量的選擇面前,消費者因為有權威機構的“背書”而對某款產品投下信任票,勢必就有一些經營者試圖混淆視聽,“掛靠”明明沒有關系的機構。對此,監管部門要打擊不法行為,高校、院所等機構也要主動維護形象與聲譽,如果確有合作,要督促企業保證品質,如果沒有關系,就需打假。
名副其實的“學院派美食”,體現了產學研合作成果。優秀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優質的產品,出了試驗田、進入大市場,得到了消費者認可,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也說明,消費者對優質產品的需求很大,對相關機構十分信任。要珍惜、維護好這樣的環境,防止不良經營者“掛羊頭賣狗肉”,損耗消費者的信任。(紀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