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浦口江岸生態之變:十里造船帶變為十里風光帶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王一迪)“沒有‘斷腕’的魄力,就無法實現綠色發展。”5月15日下午,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來到位于南京市浦口區橋林街道的長江岸線邊,街道黨工委委員、人武部部長、工會主席楊慶松感慨道,如今這里景色越來越好,成為婚紗攝影、親子游玩、戶外運動等休閑活動的好去處。
橋林街道轄區范圍內有18.9公里長江岸線,是長江奔涌入江蘇的第一站,占據浦口區長江岸線總長77%以上。這里曾呈現另一番景象。二十世紀末,造船業在浦口橋林江岸如火如荼發展,船塢星羅棋布,岸線廠棚林立、機器轟鳴,鼎盛時期近50家造船廠在此“安營扎寨”,形成“十里造船帶”。但與此同時,船舶修造切割、軋鋼、噴漆、除銹對大氣和水環境造成污染,周邊的居民曾經歷“濱江不見水、鄰水不親水”。
近年來,街道按照“沿江非法碼頭整治”“江豚保護區整治”“長江岸線專項整治”三個階段,逐步推進整治工作,先后取締拆除非法碼頭、砂場、船廠等“散亂污”企業74家。
這是浦口區擦亮生態“底色”的縮影。
2018年,浦口區正式吹響“長江岸線專項整治”的號角,20多個職能部門聯動合作,按照“一企一策”制定具體方案,恢復長江生態岸線、改善沿江生態環境、擴大生態容量。該區累計投入約24億元,整治違法違規項目47項,其中拆除船廠、養殖場等38項,整改保留9項,共完成拆除設備300余套,拆除建筑物約13萬平方米,清除水泥地坪、砂石地坪等150萬平方米,復綠面積約170萬平方米,恢復生態岸線約11公里。
岸線整治后,當地致力于寫好綠色發展轉型和精品文旅線路的“下半場文章”。
杉樹挺拔林立,柳樹隨風飄揚……占地約 25 萬平方米的東龍山郊野公園原址為永華造船廠,是長江岸線中具有代表性的造船工業遺存。
浦口區于2019年下半年啟動該船廠拆除工作,2020年5月完成拆除,進行復綠工作,并重新設計打造飛魚、楓葉、工業橋等硬質景觀,融入江豚元素,使“重工業”與“生態江畔”景觀形成對比,表達反思與奮斗。這里已成為集文化體驗、休閑娛樂、旅游觀光為一體的郊野公園。
近年來,浦口區累計投入約3億元,實施十里造船帶長江岸線復綠,同時挖掘“草圣書鄉”“烏江古戰場”“張籍讀書臺”等歷史文化資源,打造鄉村精品旅游線路。曾經的“十里造船帶”蝶變為“春江十里”風光帶。(視頻為王海涵 剪輯制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