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發布報告:中國仍保持在亞洲中間產品貿易中的主導地位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博鰲3月2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林 任明超)博鰲亞洲論壇今天發布的《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2023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認為,亞洲經濟體抗外部沖擊能力、產業鏈重構與韌性、應對氣候變化以及區域貿易協定落實是今年值得重點關注的問題。亞洲應抓住全球產業鏈區域化機遇,應對全球產業鏈斷裂帶來的沖擊,有效保障關鍵初級產品和中間產品的供應。
2022年,受俄烏沖突、新冠疫情持續與供應鏈受阻交疊影響,全球對亞洲貿易的依存及亞洲內部貨物貿易依存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結構性調整。報告認為,盡管近年來全球供應鏈受到各種沖擊,但亞洲工廠自身依存度仍有增強,亞洲經濟體在全球價值鏈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過去十年間,大多數亞洲主要經濟體都在增加對亞洲工廠的依賴。中國、中國香港、韓國、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等經濟體尤其如此;印度和日本對亞洲工廠的依存度有所下降。亞洲在全球價值鏈產品競爭中優勢突出。
報告研究發現,從亞洲工廠出口額排名前22位的中間產品看,21種產品出口增長明顯,包括集成電路在內的電子元件產品增長最快,2021年增速高達28.8%。中國仍保持在亞洲中間產品貿易中的主導地位。在交易量最大的22種中間產品中,中國有20種處于領先地位。越南對美國的出口在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后加速增長。
報告認為,亞洲經濟體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資(FDI)和對外直接投資上具有可持續性和韌性。亞洲主要外資來源地仍是亞洲內部。2021年,亞洲外商直接投資流入占全球 FDI 流入額的45%,達到7100多億美元的新高。2021年亞洲直接投資對自身的依存度接近60%,盡管低于2020年的65%,但顯著高于疫情前2019年的44.78%。2021年,對亞洲FDI(國際直接投資)流量依賴程度排名前三的經濟體是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中國;亞洲最為依賴的FDI樞紐是中國香港,亞洲對中國香港FDI流入流出的依賴程度為26.88%。
在亞洲產業鏈重構與韌性問題上,報告認為亞洲應抓住全球產業鏈區域化機遇,積極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構建更加緊密的區域共同市場抓住全球產業鏈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機遇,推動數字技術創新,促進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需應對全球產業鏈斷裂帶來的沖擊,有效保障關鍵初級產品和中間產品的供應。
報告還提到,在多邊貿易體制深陷多重危機的背景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不斷顯現域內貿易投資的制度和開放的紅利。亞洲經濟體積極參與數字經濟規則制定,有利于推動數字經濟領域的開放和發展,為亞洲經濟發展提供新的發力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