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講述中國故事 青年傳遞中國信心
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哪里,哪些新行業新領域充滿機遇,就業、教育、生育、社保等方面難題怎么破解,機構改革精兵簡政從哪里改起……作為中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勝利閉幕了,但兩會期間備受矚目的“熱詞”,不會隨著會議議程的完成而降溫。諸多議題的“中國方案”通過會場的討論爭鳴逐漸成形,也在與民意的激蕩共振中日益清晰。
兩會也是世界觀察中國的一個窗口,它向世界展示著中國形象,也傳遞著中國信心。一位旁聽兩會的外國駐華使節如此評價:“任何影響中國的事情都會影響整個世界。”兩會出臺的新政策、新舉措,不僅帶領中國取得發展,也為世界帶來更多正能量;中國式現代化的每一步跨越,會為其他國家的發展提供鮮活有力的借鑒;中國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將為世界的穩定繁榮貢獻智慧和力量。
今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之年,“信心”是人們在會堂內外最容易感受到的詞語之一。帶著中國信心,兩會告訴世界:
中國政府保持經濟增長有信心。2023年前兩個月,中國經濟呈現出健康反彈的勢頭,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在2月創下近11年來的最高月度增幅,顯示經濟活動正快速反彈。世界上許多經濟體將中國視為經濟增長的催化劑,期待從中國的經濟活力和巨大的消費市場中獲益。當然,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突破120萬億元,基數很大,來自各方面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也很多,實現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并不輕松,需要倍加努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有決心。兩會通過修改的立法法,加入了“立法應當堅持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使之成為中國立法活動的基本原則之一。美國著名政治學學者約瑟夫·格雷戈里·馬奧尼認為,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了一種以積極方式全面建設國家的途徑,避免分裂國家或遭到西方操縱。“中國的民主模式已取得前所未有的顯著成就,例如幫助數千萬人口脫離貧困,消除了絕對貧困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將黨的主張轉化為國家意志和人民共同行動,就是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
中國共產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有底氣。一名西方商業領袖注意到,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是經濟的現代化,同時也重視人們的生活環境、社會價值。中國政府在推進現代化建設中制定長期規劃,聽取百姓聲音,注重和諧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現了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
中國扎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有恒心。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中國的發展惠及世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中國經濟的全面復蘇,將扮演世界經濟“穩定器”的角色。諸多國際商會和跨國公司表示,中國不是“多選題”,而是“必答題”。同時,中國利用外資規模連續多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外商投資企業數量快速增加,市場活力不斷增強。只有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我們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進程中,還是要“吃改革飯、走開放路”。
黨的二十大對中國今后五年和更長時間的發展作了全面的戰略部署,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故事,由此開啟新篇章。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令人鼓舞,催人奮進。我們要只爭朝夕,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堅持守正創新,保持戰略定力,發揚斗爭精神,勇于攻堅克難,不斷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添磚加瓦、增光添彩!
“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接力棒,歷史地落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中國人有信心完成民族復興偉業,中國青年更有信心擔負起時代使命。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偉大成就,堅定著中國青年的制度自信。平視世界的新時代青年,對中國發展前景具有極大的確定性認識,并有著很高的政治參與意識。全國兩會上,有不少新當選的年輕面孔。這些青年代表委員不管是來自偏遠山區、祖國邊疆,還是走遍世界、擁有豐富的國際交往經驗,都以自身的經歷和作為,向外界講述著真實的中國故事。對于兩會議題,青年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主動的參與者和建言者,這本身就是對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注解。國內外的很多調查也顯示,中國年輕人對國家和政府的信任和信心是最強烈的,他們投出“信任票”的比率,遠高于其他國家青年。
以創新為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青年成長成才有方向。建設創新型社會,需要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當主角;科技攻關,需要青年迎難而上,不怕付出。兩會上的代表委員,正在為青年作出表率: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孫東明帶領團隊給半導體芯片裝“空調”,打破了以往國外對高端溫控器件的壟斷;中國天眼FAST總工程師姜鵬驕傲地宣稱:我們終于把這個看似天馬行空的設想落地為國之重器,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所有這些,歸結為一句話:“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就是當祖國需要時,想用就有,想干就能。”新時代中國青年,受過更好的教育,擁有更多元化的知識結構,讓個人成長與國家的發展同頻共振,用青春托舉起中國式現代化的宏愿。
擔當重任、迎接挑戰,中國青年責無旁貸。“總會有人去挑起重擔,為什么不能是我。”“我的人生詞典里沒有‘躺平’這個詞。”——奧運會冠軍張雨霏、任子威的這些話,代表著中國青年的自信。中國人不會被任何困難所壓倒。聽著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夸父逐日等故事長大的年輕一代,也將用實際行動傳承發揚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勇于斗爭、自強不息的精神。
胸懷天下,交流互鑒,提高國際話語權,中國青年義不容辭。當今中國正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比以往更容易“上熱搜”,但麥克風還不夠多,音量還不夠響。舞臺上還有不少“麥霸”,關于中國的噪音、雜音還不少。中華五千年的文明、中國現代化發展的成就,讓青年有自信有底氣,與世界平等對話。作為國家形象的“代言人”,青年的模樣就是中國的樣子。拿出中國青年的視角,發出中國青年的聲音,展示中國青年的風采,就能向世界呈現立體豐滿、鮮活生動、朝氣蓬勃的“青春”中國;走出去博采眾長,交流互鑒,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用自己的話語解說中國,就能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華文化。
向著新目標,我們奮楫再出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中國青年滿懷信心。面對前所未有的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新時代青年將以開放包容向世界展示真實生動的中國形象,將以實干奮斗創造輝煌燦爛的未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