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如何留住更多年輕人
青年是鄉村振興的生力軍,但和城市相比,鄉村的“軟硬件”較差,無論就業、創業都不容易,多數“跳出農門”的青年不愿回去。《中國統計年鑒2021》顯示,2021年,我國鄉村人口70年來首次低于5億人。面對鄉村人口流失的現狀,不少學生不知道鄉村是否有干事創業的空間,如何對農業農村進行結構性改革、通過發展實業留住更多農民?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山西農業大學學生武怡吉通過中青校媒面向全國各地青年發起的問題征集活動,向兩會代表、委員詢問遇到上述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教師培訓中心副主任、臨夏開放大學副校長董彩云給出回答。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也必須培養、吸引、留住鄉村振興所需要的各種人才。”董彩云說,目前,農村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還是農村勞動力的比較效益低于城市造成的。比如,辛辛苦苦種了一年地,農產品出售后,獲得的收益還沒有在城里一個月掙得多。她認為,要想把人留在農村,關鍵要解決幾個問題,對農村產業進行升級,大力發展以新型職業農民、適度經營規模、作業外包服務與綠色農業為主要內容的現代農業;推動農村三大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農業產業鏈延伸,給農民創造更多就業與增收機會。
此外,董彩云還注意到鄉村公共服務存在短板的問題。她所在的臨夏回族自治州曾是深度貧困地區,近年來隨著政策傾斜與資金投入,當地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水平不低于公務員工資平均水平,城鄉教育水平的差距在不斷縮小,但教師隊伍數量不足、隊伍不穩等問題依然存在。
董彩云說,要留住農村人才,必須均衡教育、衛生、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讓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享有平等的公共服務。比如,要解決教育均衡發展問題,讓農村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好的學校,享有好的教育,這樣也能消除大家的后顧之憂。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云 李若一 王軍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