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醫療衛生議題:受訪者主要關注打擊醫藥“黃牛”和擴大醫保報銷范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園春
大力推進醫養結合發展、加快完善數字醫療體系、加強心肺康復醫療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今年全國兩會,醫療領域是眾多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許多議案提案一經提出,就受到廣泛關注。
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進行了一項題為“兩會在即,你最關心哪些議題”的全國兩會青年期待調查,共有2201人參與。調查顯示,在醫療衛生領域,48.8%的受訪者期待依法嚴厲打擊醫藥“黃牛”,48.7%的受訪者期待將更多藥品納入醫保報銷范圍。
60歲的王之念患有胸腺瘤,并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曾在北京一家三甲醫院做了大手術,現在每年要復查兩至四次。他感覺如今網上能預約掛號,看病方便多了,但大醫院的重點科室仍一號難求。“我女兒老早就抱著手機等著放號,總是一秒沒。100元的專家號每次都得花800元找‘黃牛’買。想買哪天、哪位專家的,他們都能搞到。號源本就有限,讓‘黃牛’一摻和,普通人根本搶不到。”他特別希望適當增加重點科室的專家號源,加大力度整治倒賣號源亂象,讓老百姓看病掛號不再難。
如今,人們健康意識越來越強,定期體檢是越來越多人的選擇。在北京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周如意,去年底為一家老小安排了體檢機構的檢查套餐,母親的碳13呼氣試驗呈陽性,提示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今年一開年,她就趕緊帶母親到醫院做了全面徹底的檢查,結果卻顯示很健康。周如意覺得,這一“烏龍”事件可能與體檢機構操作不規范有關,她呼吁對體檢行業加強監管整治,規范操作流程,讓人們安心做“真體檢”。
北京市民張沐純患有嚴重的眼部疾病,每隔一段時間就得去醫院眼科開藥。她一直在用一款不含防腐劑的高價人工淚液,效果好沒有副作用。但今年這款藥被調成了“丙類藥”,不在醫保目錄中了。“第一反應是太貴了,用不起了。可是我得長期用藥,詢問大夫得知,目前醫保目錄里還沒有同等功效的替代藥。期待將來能有更多安全有效的高價藥、進口藥納入醫保目錄。”
在醫療衛生領域,大家有哪些期待?調查顯示,依法嚴厲打擊醫藥“黃牛”(48.8%)的呼聲最高,其次是將更多藥品納入醫保報銷范圍(48.7%),然后是:推進“互聯網+醫療”建設(47.7%)和推動醫療資源下沉,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46.9%)。
周嘉佳是遼寧某縣城醫院的外科醫生。他介紹,醫院每天都有很多患者,經常人山人海。但醫生人數不足,尤其兒科,只有兩名大夫,滿負荷運轉。晚上如果來了幼兒急診,醫生經常得從家中趕來接診。
“期待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提升薪資待遇,暢通職稱晉升,吸引人才,讓優秀的醫生能扎根基層。同時希望進一步重視和改善基層醫療設施不足的問題。”周嘉佳說。
王之念說,去年感染新冠后,自己和家人通過中藥進行了治療,“很管用,還有調理作用。我國中醫文化博大精深,應該得到更好的傳承。”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開封市中醫院理事長龐國明建議,建立國家中醫疫病防治體系,將中醫藥應急隊伍納入衛生應急隊伍建設統籌規劃,全方位融入國家傳染病防治的預防、救治、康復、研究等整體防控救治體系。
在醫療衛生領域,受訪者的期待還有:做好新階段疫情防控監測,提升公共衛生危機的應急響應能力(42.4%),完善分級診療機制(37.2%),提高醫護人員的工資待遇和社會地位(32.8%),擴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覆蓋面(32.5%),加大中醫藥產品的開發和運用(24.4%),加強中醫人才隊伍培養,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20.0%)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