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賬本里的“加力提效”路線圖——數讀預算報告
編者按
2023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這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的基調。在今年的預算報告里,我們清晰地看到了“加力提效”的路線圖:赤字率擬按3%安排,比去年提高0.2個百分點;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要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8萬億元。中央部門支出下降3.5%,調整用于加大對地方的財力支持。這5年全國財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數字增減之間是效力的提升,沉甸甸的民生賬本里彰顯著發展的力度與溫度。
全國財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
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 深入推進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持續改善基本辦學條件。
● 引導地方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提升保教質量。
● 支持職業院校提高生均撥款水平,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
● 完善中央高校預算撥款體系,提高理工農醫類生均撥款水平,將高等教育經費進一步向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培養傾斜。
● 階段性免除經濟困難高校畢業生國家助學貸款利息并允許延期還本,400多萬畢業生受益。
● 落實學生資助政策,惠及全國學生約1.5億人次。
推進衛生健康體系建設
●城鄉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至61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至84元。
●支持加強公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等能力建設和衛生健康人才培養,推動常態化開展藥品、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完善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辦法。
●啟動實施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
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穩步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建立中央和地方支出責任分擔機制,全年統籌調劑資金約2440億元,地方基金當期缺口得到有效解決。
●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上調4%,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98元。
●建立個人養老金制度,對個人養老金實行稅收優惠。
●繼續提高優撫對象等人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
●支持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繼續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
支持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完善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支持機制,著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促進推出精品力作。
●加強文物古籍和文化遺產保護,高質量建設國家文化公園。
●支持成功舉辦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助力中國體育代表團取得歷史最好成績。
強化安全生產和應急救災保障
●設立安全生產預防和應急救援能力建設補助資金,支持做好安全生產工作。
●加強財政應急保障能力建設,充實救災物資儲備,第一時間啟動救災資金快速核撥機制,支持地方防災救災、災后重建。
——————————
二○二二年主要財稅政策落實和重點財政工作情況
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實施力度,著力穩住經濟大盤
全年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4.2萬億元,其中累計退到納稅人賬戶的增值稅留抵退稅款2.46萬億元
加強疫情防控經費保障,支持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財政對醫保基金負擔的疫苗及接種費用按30%比例給予補助
全力保障患者救治等疫情防控必要支出,對符合條件的一線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按照每人每天200元、300元標準發放臨時性工作補助
強化資金和政策支持,保障基層財政平穩運行
中央部門支出下降3.5%,調整用于加大對地方的財力支持
全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9.71萬億元、增加1.42萬億元,增長17.1%
堅持創新引領,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2022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基礎研究支出增長13.5%
將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至100%,并階段性將范圍擴大到所有適用行業
保基本兜底線,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推進衛生健康體系建設,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支持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強化安全生產和應急救災保障
推進鄉村振興,增強區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
支持新建高標準農田1億畝,將黑土地保護性耕作面積擴大到8000萬畝
應對農資價格上漲等影響,對實際種糧農民分三批發放補貼400億元
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改善生態環境
新增支持9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將秦嶺、洱海、洞庭湖、荊江、漓江、三峽庫區等重點生態地區納入支持范圍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強財政管理監督
增值稅法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關稅法、注冊會計師法、會計法、政府采購法等立法取得重要進展
修訂出臺中央部門預算管理績效考核辦法和地方財政管理績效考核辦法,實施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績效管理辦法,績效信息公開力度進一步加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