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彭靜建議:防范和懲治網絡謠言應出臺專門條例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劉胤衡)如今,一些網絡謠言屢禁不止,不斷發酵,嚴重誤導公眾判斷,造成惡劣社會影響。整治網絡謠言不僅是網絡生態治理的重點,亦是維護網民權益的需要。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靜昇律師事務所主任彭靜針對網絡謠言治理制度建設提出建議,她認為條件成熟時可出臺專門的《防范和懲治網絡傳播虛假信息條例》,以提升打擊網絡謠言的權威性和力度。
彭靜注意到,當前網絡謠言治理仍存在立法空白,如《刑法》對“嚴重后果”及“重大損失”等沒有明確界定,缺乏針對“網絡虛假信息和謠言”的明確規定,難以實現精準打擊;此外仍欠缺統一的互聯網基本法或專門針對網絡謠言的法律,造成了造謠成本低、辟謠成本高的現狀。
為此,彭靜建議進一步完善法律規定、壓實平臺責任。應完善網絡謠言的法律制度,對《刑法》第291條、《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5條、《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網絡安全法》等予以完善,對網絡謠言的概念、法律關系與責任等進行統一界定,同時改善謠言治理的分散性條款,實現法律體系的內部整合,條件成熟時出臺專門的《防范和懲治網絡傳播虛假信息條例》以提升權威性。
其次應加強網信辦與網站平臺間的協同聯動。通過信息共享加強謠言發布源頭防范,聯合發布權威信息及時澄清事實。由行業組織制定防止虛假信息和謠言的職業道德準則,構建新聞信息評議制度,并設立信息委員會對信息內容爭議案件進行評議。
還應健全網絡謠言的激勵與懲罰機制。建立“梯次化”的激勵機制,根據舉報信息的真實性、危害程度、波及范圍等,實行獎勵。深入融合平臺監管和網警監管,必要時進行聯合懲戒。建立違紀違規媒體檔案制度,對嚴重違規的社交媒體,實行市場退出機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