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守恩委員:試點“科技高中”與大學銜接培養創新人才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正在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同濟大學黨委書記方守恩針對“創新教育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建議,在大中小各學段貫通推進創新教育模式,試點建設“科技高中”與大學銜接培養人才。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而人才是第一資源。但創新人才的培養不能急用現招,創新意識、創新文化更需要水滴石穿、久久為功。”方守恩注意到,目前我國創新教育推進過程中尚存在一些問題。
比如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連貫性欠佳。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自成系統,缺少經常性的培養方案、教材等的協調;再比如,我國各學段的學校教育創新素養和創新能力培養方面尚未形成生態鏈,“基礎教育應試導向嚴重,重知識灌輸輕問題探究,高等教育偏重于技術應用,創新能力不足問題積重難返”;此外,創新生態系統及相關利益群體的共同參與不足,全社會在政策、機制甚至認識層面還未形成有利于創新教育的合力。
為此,方守恩建議,一是在大中小各學段貫通推進創新教育模式。統籌推進大中小學創新教育模式改革,從小培養學生提問、討論、合作解決問題等創新習慣。通過培養學生圍繞一個問題或項目,運用多學科知識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造就擁有科學素養和批判性思維的創新人才。
他建議對創新教育進行合理的頂層設計,促使各級政府在項目開展、資金保障、涉及群體等方面有計劃實施,保證創新教育健康有序的發展。學校之間構建起良好的學校教育生態鏈,保持創新教育的課程內容、教學時間等連貫性,從而更好地為國家培養人才。
他還建議“試點建設科技高中”,探索大學與高中教育相銜接的新型人才貫通培養模式,超常規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在教育基礎條件比較好的區域,探索大學、地方政府和基礎教育系統三方共同設立科技高中或特色班,選拔對基礎學科有志趣、有天賦、有潛力的高中生學習相關專業與學科,甚至先修部分大學課程,培養思考與解決問題能力、探索學習能力、科技實踐能力、創意革新能力,加強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
他認為,我國需要通過探索建立科技高中和大學貫通選拔及培養的方案,“超常規”培養選拔一批拔尖創新人才。
方守恩說,我國需要打造一個“一體化創新生態系統”,吸引相關利益群體共同參與。除政府、學校外,企業界、社區及家庭等相關利益群體的共同參與同樣重要,“要基于地區特色建立創新生態系統,打造實踐社區,并吸納各種社會力量參與項目運作,特別是要正確引導企業積極參與教育改革,為創新教育提供多維度支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