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代表:建設國家資格框架,提高技能人才社會地位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楊潔)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羅丹建議,加快建設國家資格框架,落實學歷學位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之間的“等值互認”,促進多類型成才,實現“人盡其才”。
國家資格框架是一個統籌各類型教育、培訓與學習,實現學歷、學位證書與職業資格等級、其他學習成果等的“等值互認”的基礎性制度。它通過建立一套國家資格等級,形成相應標準要求,將學歷學位證書體系、職業資格證書體系等建立再認證關系,從而實現學歷學位證書體系與職業資格證書體系之間的“等值互認”。
羅丹提到,某種意義上,國家資格等級及標準大略可以等同于高考中的“標準分”,或者市場里的“公平秤”。
在羅丹看來,國家資格框架能有效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社會地位,有效支撐基礎教育“雙減”落地,推動基礎教育改革,推動職業教育“制度型開放”。
但建設國家資格框架工作推進較慢,主要原因在于這一制度體系的設計十分復雜,至少涉及國家資格等級與標準研制;職業資格證書門類、等級和標準研制;學歷學位證書門類和等級標準修訂完善;認證機構和評價體系設計,建立學歷學位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等學習成果之間的對等關系;推動配套政策改革,落實不同類型教育、培訓與學習結果的“等值”地位等問題。
羅丹建議,基于國家資格框架研制的迫切性和復雜性,建議由國務院設立專門機構,或者賦予現有的職業教育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相應職能,建立專門的工作團隊,明確工作機制,形成推進時間表,系統設計和組織開展相關工作,以更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加快推進該項工作的開展。
她提出,從一兩個市場需求最為迫切、對經濟高質量發展關聯最為直接的職業門類出發,加強對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的研究,整合行業力量和教育資源,試點開發更為切合市場實際的職業資格證書體系,形成與國家資格證書等級的對等關系,以此推動職業技術教育改革,引導社會真正樹立“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新風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