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暴力惡性事件頻發 委員建議加強治理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沂蒙)近年來,網絡暴力導致的惡性事件屢見不鮮。一次網絡暴力可以輕而易舉地摧毀一個普通人的生活甚至生命,導致沉重的悲劇。十四屆全國政協共青團和青聯界別委員、中國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教授吳碧霞注意到,與一般的侵權行為相比,網絡暴力行為存在來勢迅猛,傷害嚴重,侵犯人格的特點。
今年的兩會,她帶來了一份《關于加強網絡暴力治理 構建良好網絡秩序的提案》。
吳碧霞認為,營造清朗網絡空間,維護正常的網絡秩序,需要網絡平臺切實履行社會責任、保護用戶合法權益,更需要把依法治網作為基礎性手段,繼續加快制定完善互聯網領域法律法規,構建和諧網絡輿論氛圍。
她建議,首先要夯實平臺監管義務,有效遏制網絡暴力行為。“平臺企業應當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特別是履行與其技術能力和商業經驗相匹配的網絡暴力處置義務。要依法發揮網絡暴力預防作用。”她表示,同時,平臺應當鼓勵當事人及時回應并提供便利。“回應是訴訟外解決糾紛的重要機制,大量案件通過及時回應就可能減輕對受害人的損害。”
其次,要加強執法司法工作,減少惡性事件發生。吳碧霞進一步解釋,要強化行政執法力度,發揮司法審判在治理網絡暴力中的作用,形成多方協同的網絡暴力治理格局。持續深入網絡空間執法。“我國現行立法對有關部門依法治理網絡環境的職責已有明確規定,有關部門應當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及時制止相關網絡暴力行為。”她在提案中表示,主管部門不僅要向受害人和一般網民提供便捷化的違法線索反映渠道,還要及時判斷和處置,避免網絡暴力事件危害升級。
最后,還要塑造健康網絡文化,營造和諧網絡輿論氛圍。具體來講,要加強網絡環境的引導和塑造,讓優秀、積極向上和正能量的網絡文化占據主流,使網絡空間日益成為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要教育引導網民依法上網、文明上網,理性表達看法,不能將互聯網視為法外之地。要加強普法宣傳,樹立維護他人名譽權、隱私權、個人信息等人格權益的意識,增強尊重他人人格尊嚴的觀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