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技術創新落田間 精準服務惠“三農”

      發布時間:2023-01-12 15:41:00來源: 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高等學校大有可為。《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年)》實施以來,從科技、人才幫扶到落地“帶不走”的產業項目,廣大高校走出了一條精準、高效、可持續的深度服務鄉村振興之路。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高等學校具有鮮明的科研和人才優勢。

        為推動高校深度參與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教育部于2018年出臺《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近年來,廣大高校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優勢,深入一線解難題,服務“三農”促發展,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支撐、人才支持和成果供給。

        深入田間地頭

        開展農技服務

        “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廣大高校不斷強化科創服務能力,在一線實踐創新成果、開展技術指導,讓更多農民挑上“金扁擔”。

        技術創新落地田間。“去年遇上大旱,多虧專家帶來抗旱保水的微生物技術,保住了120多畝晚稻田。”湖南省桃江縣桃花江鎮拱頭山村水稻種植大戶昌冬良印象深刻。

        昌冬良口中的專家是湖南大學研究生院隆平分院博士生導師劉勇。2022年夏天,村里遭遇罕見旱情。正當老昌發愁之際,劉勇和科研團隊帶著新研制的兩種新型微生物農藥到田頭,開展水稻防病抗逆綠色生產技術項目試驗。

        “這兩種微生物農藥能顯著提高水稻抗旱抗病能力,還能減少35%的化學農藥施用量。”劉勇介紹,當地晚稻豐收后,專家組對該項目驗收結果顯示,與使用傳統抗旱保水化學藥劑的稻田相比,昌冬良的稻田畝均增產約15%。

        精準服務惠農利農。“要是能用秸稈歸行機和旋耕機配合作業,苗帶和秸稈條帶交替分布,可以減少15%到20%的化肥使用量,護地保產還省錢。”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四棵樹鄉政府會議室里,吉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教授王少杰正向村民們講解。

        每年4月到10月,王少杰都會和吉林農大的八九名師生一起,住進梨樹玉米科技小院。“根據老鄉們使的農機、用的化肥,我們有針對性地研發新技術。”王少杰說,截至目前,梨樹玉米科技小院服務農田面積超300萬畝,幫助玉米增產超8%。

        為鼓勵師生扎根農業生產一線,吉林農大建起科技小院等一批鄉村振興示范服務基地,遴選257名專家組成科技服務團,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解決實際難題。

        據悉,“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各高校依托“科技特派員”“博士服務團”等項目,已累計派出師生超17萬人次,深入鄉村振興一線。

        培養專業人才

        夯實發展基礎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廣大高校發力人才培養提質行動,在校內創新學科專業設置,在校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夯實鄉村振興發展基礎。

        學科融合,培養“多面手”大學生。“通過地里的傳感器,空氣濕度、地表溫度等數據都能實時監測。”指著電腦屏幕,吉林農業大學智慧農業專業本科生余宇馳熟門熟路地介紹,“這個是不同地塊的含水量,如果相差太多,說明要調整灌溉方法。”

        2020年,吉林農大依托信息技術學院、工程技術學院、農學院的5個學科和3個專業,成立智慧農業研究院。作為農學院和信息技術學院聯合培養的學生,余宇馳不僅要了解測土配肥等農學知識,還要學習數據分析等信息知識。“一是能教農民操作智能設備,二是能大面積收集分析田間信息,幫助老鄉判斷情況。”余宇馳說。

        “現在,我們有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扎根鄉村。下一步,學校將錨定農業生產中的新問題,為鄉村振興培養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專業人才。”吉林農大相關負責人介紹。

        提升技能,培育高素質“新農人”。這段時間,安徽省蕪湖市繁昌區茶沖女子香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汪瓊一得空就對著電腦記起筆記。“我報名了安徽農業大學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最近在上網課。”汪瓊說。

        2014年,汪瓊辭去銷售工作,開始從事香草種植。“起初,缺乏專業知識,我種出來的香草總是不盡如人意。”汪瓊回憶,后來,聽說安徽農大開辦了青年農場主培訓班,她報了名。

        “課堂里,我們學習如何選苗、栽種、除草、防蟲;畢業后,有老師一對一幫助。”如今,汪瓊不僅建起700多畝香草種植基地,還帶動周邊680戶村民共同致富。

        汪瓊的成長是高校助力鄉村人才振興的縮影。“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各高校采取“線上線下”結合、“請過來與送過去”等多種方式深化科教結合、產教融合,據不完全統計,共培訓農業技術人員及基層干部165萬余人次。

        圍繞特色需求

        激發產業動能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圍繞農業產業發展需求,各高校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與地方、企業需求對接,實現成果有效轉化和產業應用。據不完全統計,5年來,全國各高校共轉移轉化先進適用農業技術成果超1.8萬項,創造經濟效益710億元以上。

        創新成果推廣模式,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正值茶園冬季管護的關鍵時期,一大早,安徽農業大學教授寧井銘就攜團隊趕往安徽省金寨縣油坊店鄉河口村,查看白茶返綠情況。

        依托安徽農大“大別山綜合試驗站”及下設的茶產業聯盟,寧井銘團隊將安吉白茶等品種引進金寨縣。從試種、加工到開展農民培訓,團隊已帶領金寨縣種植1.4萬畝白茶,產值達3.92億元。

        近年來,安徽農大探索建立“一站一盟一中心”新型農技推廣服務模式,現已在安徽主要農區建設8個綜合試驗站,下設73個縣域農業產業聯盟,并通過校縣合作成立現代農技合作推廣服務中心,為農技推廣提供全鏈條服務。

        “截至目前,我們已為金寨縣選育引進43個農業新品種,試驗推廣35項新技術,推動金寨縣形成茶葉、中藥材、蠶桑、果蔬四大特色產業,助力當地農民增收致富。”大別山綜合試驗站站長簡少明說。

        搭建知識產權平臺,保障技術轉化落地。2022年11月底,長沙綠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荻高值化利用制備低聚木糖項目”中試生產在湖南瀏陽取得成功。

        這一生產線的關鍵核心技術,源于湖南農業大學易自力教授團隊研發的“南荻全組分高值化利用及多產品聯產技術”。在湖南農業大學知識產權(技術轉移)中心的幫助下,該技術被成功轉讓給長沙綠葉生物。“中心主動幫我們聯系企業轉化科技創新成果,還提供法律咨詢、議價參考、風險評估等多項服務。”易自力說。

        2020年,湖南農大成立知識產權(技術轉移)中心,提供農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等全鏈條服務。據中心執行主任胡澤友介紹,學校還引入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技術轉移機構等校外單位,建立知識產權專家庫,共同參與中心建設。

        本期統籌:欒心怡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肥老太肥506070| 麻豆自创视频在线观看|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不卡 |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美女免费精品高清毛片在线视|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www| gⅴh372hd禁断介护老人| 日批视频网址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人77777在线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美女牲交视频| 中文亚洲av片不卡在线观看| 曰韩无码无遮挡a级毛片|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app| 91亚洲欧美综合高清在线| 少妇伦子伦精品无码styles| 久久伊人中文字幕麻豆| 欧美另类xxxx图片| 亲密爱人免费观看完整版| 美女脱了内裤张开腿让男人桶网站 | 日韩欧美理论片| 亚洲欧洲日本国产| 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凹凸| 91精品国产麻豆福利在线| 国产精品日韩专区|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岳在我胯下哭泣| 中日韩中文字幕| 日韩制服丝袜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永世沉沦v文bysnow全文阅读 | 日本黄色片在线播放| 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色视频色露露永久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桃| 天天干天天干天天干| 一级成人黄色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