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學校團組織創新工作機制 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更有青年味
2022年10月下旬,上海各級學聯學生會組織陸續收到一份由團上海市委學校工作部(學聯秘書處)黨支部發來的“小貼士”。這份名為《上海學校共青團(學聯學生會組織)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工作安排》的文件,列出了講學、研學、領學、比學、導學、聯學、踐學共7個方面的工作,每一項工作都明確了具體的承辦團委、工作落實的時間節點等。
“感覺有一些壓力,但也是敦促我們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的動力。”復旦大學團委申領的工作任務是開發一套標準課程,并由團上海市委學校工作部為其統一上線,面向所有中學和高校免費開放。為此,復旦大學團委確定了“1+10+1”的課程結構。
“其中,‘1’指一節面向全體師生的總綱類大課,由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來準備,內容涵蓋中國式現代化等主題。”復旦大學團委負責人告訴記者,“10”是針對不同類別青年的分章節課程,講授人由不同專業的青年教師、博士生、碩士生和部分“復旦系”醫務工作者組成的“復旦青年講師團”成員擔任,“醫科專業的講健康中國,環境專家講綠水青山。更有針對性,課程也更有意思”;另一個“1”,則是針對高中學生的黨的二十大精講課程,這堂課充分考慮到00后、05后學生的特點,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講細、講到位、講得學生愿意聽。
上海交通大學團委副書記張怡凡收集了來自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等多所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提交的2022-2023年度上海學校共青團課題研究資料。每所學校都提出了具有創新性、指導性、實踐性的工作機制,比如《新時代中國青年發展基本狀況、趨勢特征及國際比較研究》《青少年網絡思政教育研究》《共青團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實現路徑和實效研究》《共青團在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中的作用研究》等。開展一輪新的課題研究,是團上海市委學校工作部黨的二十大精神“研學”的一個重要部分。
黨的二十大召開后,上海交大團委把該校勞動教育課程與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要求結合起來,開設了一批創新課程。
一堂40人的戶外生存課,上線8秒就在學校的第二課堂信息化平臺上被搶光了。這堂課上,有教師專門教學生搭建戶外庇護所、制作簡易戶外擔架、捆綁救援繩索以及如何在戶外就地取材獲得飲用水等。
“我們很多專業的社會實踐在森林、草地、沙漠等地區。這堂課既能教同學們如何吃苦,還能為他們后續在科研領域奮斗打好基礎。”張怡凡告訴記者,黨的二十大召開后,學校還增加了綠植裝扮教學樓的勞動教育課程,備受學生好評。
團上海市委學校工作部負責人告訴記者,無論是復旦大學承擔的講學項目,還是上海交大牽頭承擔的研學課題研究,其最終目標都是把成果給上海全市的高校共青團共享,“根據我們前期的調研,有不少學校想要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好、宣傳好,但缺乏優質資源。這時候,我們黨支部就要發揮作用,盡力配送、共享優質資源。這樣我們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才有青年味、實現標準化”。
記者注意到,除了復旦大學、交通大學外,同濟大學團委在線上發起“我是領學人”學習接力活動,帶領全市廣大青年學生讀原文、悟原理,借助線上媒體與線下組織“雙渠道”覆蓋與互動,產出了一批有思想、有質量、有溫度的視頻產品;華東師范大學連續在全市范圍內舉辦微團課大賽,累計714件優秀作品入圍市級決賽,覆蓋全市萬余名團員青年,大賽匯總推廣了一批質量高、成效好、受團員青年歡迎的主題微團課,挖掘了一批會上團課、上好團課的優秀團干部隊伍,并成立了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上海青年師生宣講聯盟,由來自10所高校、17所高中的優秀團學骨干組成。
團上海市黃浦區委書記董磊近期與黃浦區下轄的10個街道頻繁互動溝通,商量春節后落實“愛心寒托班”事宜。“每個班次20人至40人,每個街道都有1-2個班。”董磊告訴記者,“愛心寒托班”“愛心暑托班”是團上海市委的品牌項目,也是這次學校共青團系統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在“踐學”方面的一個重要抓手。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深入群眾、深入基層,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上海市黃浦區是上海的中心區域,這里寫字樓林立,眾多白領青年雖然在此務工卻居住在外區。“我們考慮到這些白領青年的特殊情況,即便戶口、居住地在外區,我們也打算根據他們的實際需求,就近為其安排愛心寒托班的點位。”董磊告訴記者,只要轄區內的職業青年有需求,團區委都會根據實際情況盡力而為。
在距離上海市中心約40公里的青浦區,團青浦區委副書記董貞潔談及籌辦區級成人儀式時說:“每年的成人儀式都在我們區里的地標建筑周圍辦,我們還想納入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相關內容。”董貞潔表示,黨的二十大對青年人提出了“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要求,而這些要求恰好也是中學生階段思想引領的重要內容。
為了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團上海市委也在搭建平臺、提供崗位,扎實做好高校穩就業工作,幫助大學生充分就業。目前,團上海市委每逢單數月就會舉辦一場專場招聘會。2022年11月的國企、央企專場招聘會提供了約兩萬個崗位。
王丹青 郝思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