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鄉村”為基層治理探路
2021年10月,廣西青基會、廣西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高嶺鎮加全村發起設立加全村“希望鄉村”公益基金,這也是廣西第一筆希望工程鄉村振興公益基金。
該專項基金設立1年多來,從管理制度到運作模式都面臨很多全新的挑戰,廣西青基會利用自身專業靈活的優勢,通過創新摸索,和加全村駐村第一書記陳燕輝共同開展了一場公益基金為鄉村振興賦能、為基層治理探路的“實驗”。
---------------
從前,公益基金大多用于扶貧濟困、幫助弱勢群體,而把支持的領域延伸到村民自治,對于廣西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廣西青基會”)來說,還是第一次。
2021年10月,廣西青基會、廣西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高嶺鎮加全村發起設立加全村“希望鄉村”公益基金,這也是廣西第一筆希望工程鄉村振興公益基金。該專項基金設立1年多來,從管理制度到運作模式都面臨很多全新的挑戰,廣西青基會利用自身專業靈活的優勢,通過創新摸索,和加全村駐村第一書記陳燕輝共同開展了一場公益基金為鄉村振興賦能、為基層治理探路的“實驗”。
找到公益基金參與鄉村振興的突破口
“您好,是廣西青基會嗎?我想跟你們合作成立一個專項基金,支持加全村的鄉村振興事業。”2021年9月24日,廣西青基會秘書長蘇瑜接到一個陌生的來電,對方的提議讓她覺得耳目一新。
這個電話是陳燕輝打來的。從北京大學博士畢業后,他于2018年考取定向選調生赴桂工作。2021年4月底,他被委派到大山深處的加全村任第一書記。
第一次去加全村教學點走訪,陳燕輝感受到鄉村學校的辦學條件雖已有很大的改善,但設施配備、教師能力與新時代教育發展要求仍有較大差距。
為進一步改善學校辦學條件,陳燕輝向愛心企業發出呼吁,很快得到了南寧漳州商會、南寧安溪商會等單位的支持,表示愿意捐助60萬元。起初,陳燕輝想效仿沿海發達地區的做法成立社區基金會,但了解到成立基金會的權限已被收歸到省級民政部門。在自治區民政廳社會組織管理局的推薦下,他決定與廣西青基會合作,讓捐贈的善款得到妥善管理。
近年來,廣西青基會一直在探索公益基金如何有效參與鄉村振興的新模式。“我們認為希望工程高質量參與鄉村振興不應是零敲碎打、淺層次需求滿足式的幫扶,而是需要發揮公益專業優勢,嘗試找到提升鄉村振興內生動力這個深層次的需求點,那就是幫扶行動公益項目化。”廣西希望工程辦公室主任、廣西青基會理事長蔣慧恒說。
按照陳燕輝的設想,這筆設立在廣西青基會的專項基金將用于支持他所派駐服務的加全村,幫助加全村小學改造基礎設施、幫助貧困學生成長、獎勵優秀師生。他還希望與基金會探索在鄉村振興產業發展、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公益舉措。
這讓廣西青基會的負責人感受到,這位第一書記想做的不是一頭熱的“輸血”幫扶,而是“利用公益資源解決社會問題”,在大膽探索扶持鄉村發展的同時,還要注重加強對“錢”和“事”的規范監管。雙方在專項基金名稱、理念、模式等方面迅速達成共識,“希望鄉村”專項基金應運而生。
從硬件改善到精神文明提升
“帶動村民發展這項可以評幾分?”
“他帶了100多名村民到廣東的工廠里務工,我覺得這項應該給滿分。”
11月10日上午,加全村委會議室內,該村鄉村振興理事會的13名干部群眾圍坐一圈,按照加全村村規民約評分表的各項指標,討論著每名村民在安全守村、產業富村、和睦興村、組織強村等方面的表現,然后按照各項細化指標給出評分。
這是加全村正在開展的家庭積分評選活動。“通過評選,我們將對全村299戶村民評分,后續從‘希望鄉村’專項基金中拿出專款成立積分超市,對年度優秀家庭、動態積分為正數的家庭獎勵生活所需物資。我們還將評選出‘感動加全十大人物’,對倡導文明鄉風、帶頭發展產業、興村助鄰的先進典型給予激勵,通過榜樣示范,在村里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氛圍,使鄉村整體精神面貌得到提升。”陳燕輝說。
從支持加全村教學點一體化改造項目,到成立加全村鄉村振興理事會、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在探索如何使“希望鄉村”專項基金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發揮出積極作用方面,陳燕輝和廣西青基會前進的腳步從未停歇。
在陸續完成加全村教學點的教學樓、圖書館、標準食堂、師生公寓等硬件設施的改造后,陳燕輝又意識到一個新的問題,學校的師資老化,在“雙減”的大背景下很難滿足學生多樣化的課后服務需求。陳燕輝決定利用在北京大學讀博時積累的資源,邀請北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歌劇舞劇院等院校、單位的老師給孩子們開展“云支教”公益志愿服務。
近年來,通過標準化學校建設,教學一體化設備已基本覆蓋各村教學點,通過互聯網和電子白板,大山里的師生們坐在教室,便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名師、大家為他們講授國學、書法、音樂、古詩詞、科學等特色課程。通過每周一堂課的“云支教”,孩子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變得更開朗活潑,學習興趣有了明顯提升。目前,“云支教”模式已推廣到高嶺鎮全鎮小學,每堂課的受益學生超過1萬人。
駐村期間,陳燕輝還留意到一個現象,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不太重視,有的村民晚上在家打麻將到深夜,孩子就在一旁觀看,他認為孩子要健康成長,必須扭轉這些社會風氣,“我想通過一些積極向上的文體活動和榜樣評選,把村里的精神文明抓起來,把村民們的精氣神提起來”。
很快,在加全村鄉村振興理事會的組織下,加全村首屆秋季趣味運動會、感動加全村十大人物評選、加全村家庭積分評選等活動紛紛開展,籃球賽、廣場舞大賽也被列入籌備計劃,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極大豐富。村民們在茶余飯后的話題逐漸從喝酒、打麻將,變成了今晚約著跳廣場舞、明天去哪個養殖大戶家考察學習等。
用公益的力量推進村民自治常態化
用1年半的時間,陳燕輝在加全村蹚出了一條符合當地實際的鄉村治理新路,他將其概括為“五位一體”的治村模式,即以“黨建引領”為核心,形成“村規民約”“家庭積分制”等機制體系,在“希望鄉村”專項基金的激勵下,以LED顯示屏等數字化設備為支撐,實施數字鄉村建設,宣傳良好家風民風,引領鄉村新風尚;通過成立鄉村振興理事會,在黨支部領導下為更好推進村民自治提供組織保障。
長期以來,陳燕輝都在思考一個問題:駐村第一書記的任期為兩年,如何在任期結束后,讓這種創新的基層治理模式持續推進?在和廣西青基會的碰撞交流中,他逐漸認識到,制度設計是否合理,獎懲和保障措施能否到位,都決定了基層治理工作能否取得村里大多數人,尤其是青年的認可,從而讓村民形成合力去推動。
廣西青基會的介入,讓社會上募集到用于鄉村振興的善款,有了專業化的管理和透明的監督。蘇瑜介紹,青基會嚴格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等要求,建立了專項基金管理制度,專人對“希望鄉村”專項基金進行指導和管理,對專項基金的活動實施全過程監管,落實定期信息公開義務,接受年度審計管理。
“在基金使用上,我們第一次把支持的領域延伸到鄉村振興理事會(村民自治)的領域。”蔣慧恒說,理事會的15名成員除了村兩委干部,還有村里的道德模范、產業發展能人、法律明白人等,要讓他們愿意為鄉村治理工作持續付出,除了建立年度工作計劃,還會提供人員培訓、志愿者補貼,并給予年度既定活動及臨時性活動經費支持,保障理事會可持續運營和發展。
在《加全村推動基層創新性治理激勵舉措》文件上,記者看到,“云支教”課程管理志愿者完成每周公益課程,從專項基金安排發放補貼200元,鄉村振興理事會開展活動邀請成員、村里有積極性的青年、在校大學生等擔當志愿者,以活動的工作量計,每人每天可獲得補助120-150元,基金還為村民評選出的“感動加全十大人物”提供資金激勵。
在蔣慧恒看來,基金的管理和使用遵循公開透明、節約、有效、可持續原則,不僅能讓社會人士放心地為基金捐款,而且可以確保駐村第一書記工作期滿離開或換人后,基金在青基會專人的管理下,監督鄉村振興理事會是否按年度工作安排,定期組織開展村級活動,并評估成效,予以激勵,從而實現基金管理和使用的良性循環,更好地服務基層治理。
截至目前,廣西青基會加全村“希望鄉村”專項基金共接收44家愛心企業、愛心個人捐贈114.8萬元。“目前的資金存量能夠維持‘云支教’課堂、加全村鄉村振興理事會一到兩年的運作。下一步,我們還將完善項目預算、制訂眾籌的捐贈標準、建立評估指標等工作,使‘希望鄉村’項目化,通過慈善公益平臺面向社會大眾開展眾籌,為支持鄉村振興作出更大貢獻。”蔣慧恒說。
團廣西區委書記蒙啟鵬表示,廣西共青團組織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深化“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特別是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動員優勢和希望工程品牌優勢,在助力鄉村青年人才成長、助力鄉村社會建設上下功夫,在服務鄉村青少年學業創業就業上做實事,在發展鄉村產業、改善基礎設施、美化鄉村環境、促進公共服務、提升鄉風文明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謝洋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