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航未成年人 “兜底”權益 制度化推進家庭教育指導
央視網消息:浙江省杭州市前不久發布了《教師家庭教育指導能力評定規范》。當地教育部門將依據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等級的相關要求,對教師的家庭教育指導能力進行等級評定。據了解,這也是目前國內首個公開發布的針對教師家庭教育指導能力的評定規范。
杭州市制定的《教師家庭教育指導能力評定規范》從專業倫理、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三個維度,明確規范教師家庭教育指導能力的基本內容與要求。其中,專業能力包括,“認知與診斷”“溝通與干預”“策劃與組織”等方面。“認知與診斷”要求了解學生身心特點,把握家長教育需求,診斷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溝通與干預”重在把握與家長溝通的策略,掌握個案評估與干預的方法。
在《教師家庭教育指導能力評定規范》中,也對家長的家庭教育指導需求進行了分類,有助于教師進行針對性指導。如幼兒園家長關注如何提升孩子的身體素質、交往能力和動手能力等。小學低年級段家長關注孩子如何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小學中高年級段家長關注如何應對孩子的心理生理變化以及小升初需求。
制度化推進家庭教育指導 護航未成年人
對于多地通過制度設計,鼓勵教師積極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有教育學者就表示,將有利于緩解當前家庭教育中的問題。同時,配合《家庭教育促進法》的落地實施,家長也需要加強履行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第一責任人的義務,促進家校協同育人進入良性循環。
記者檢索發現,自今年1月1日《家庭教育促進法》實施以來,“法院責令家長依法帶娃”的消息層出不窮。有教育學者表示,用法律手段來促使家長承擔對子女家庭教育的責任,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未成年人權益的“兜底”。以學校教師為抓手,促進家校共育,將有利于家長掌握針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方法,也能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的成長。
就在不久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布的新版職業分類大典,“家庭教育指導師”被作為新職業納入其中。在社會越來越關注家庭教育的同時,“家庭教育指導師”的執業門檻也愈發引人關注。
今年11月,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組織“家庭教育指導能力專項培訓”,來自賣魚橋小學的周李萍老師通過考核取得了杭州市首批高級“教師家庭教育指導能力等級證書”。據了解,像周李萍這樣已經取得高級評價的老師,將作為“導師團”,面向廣大教師進行家庭教育指導的培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