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服務面臨壓力,北京市衛健委回應百姓“三難”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世昕 胡寧)北京市衛健委副主任李昂今天說,當前北京疫情仍處于快速擴散蔓延趨勢,醫療服務在短期內面臨較大的壓力,北京正通過擴容發熱門診、強化院前急救、完善分級診療、建議居民合理用藥等措施應對壓力。
李昂說,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后,大量新冠病毒感染者選擇居家康復,北京市在院診斷新冠感染者數量及核酸檢測數量均呈下降趨勢,同期發熱門診就診量明顯攀升,120急救呼叫量急劇增長。
12月11日,全市發熱門診就診患者2.2萬人次,是一周前的16倍。12月5日至11日,流感樣病例監測數據顯示,全市二級以上醫院監測流感樣病例數1.9萬人,較上一周上升6.2倍。120急救電話呼入量急劇增加,12月9日達到高峰,24小時服務量3.1萬人次,達到常態的6倍。同時,北京市方艙醫院和定點醫院入院量持續下降,出院量持續增長。
近期,不少北京市民反映醫院發熱門診就醫難,對此,李昂說,北京已經部署全市發熱門診和診室的擴面增容,要求二級以上醫院和有條件的基層醫療機構均要開設發熱門診或診室,增派人員力量。
目前北京市醫院發熱門診從94家增長至303家,全市全部二級以上醫院均開設發熱門診或診室,其中24小時開診的235家,可接待發熱兒童的100家,全市349家正式運行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設立發熱診區,為有發熱等11類癥狀的患者提供診療服務。
120急救電話難撥打也是市民反映的重點問題。李昂說,該部門對12月9日的120急救電話呼入分析顯示,咨詢和重復撥打電話的約占八成,要車電話約占兩成,要車電話中涉疫人員非急危重癥轉運需求持續升高。
為了應對電話呼入高峰,北京急救中心擴容120調度指揮系統,調整接聽調派模式,優化調派流程,調整人員班次,補充力量,增加120接聽受理座席,要求各區成立非急危重癥轉運專班,設立救助轉運電話,保留愛心車隊轉運專班,統籌調配非急救轉運車組,分流非急危重癥需求,同時加大120急救電話應用場景的宣傳,鼓勵無癥狀和輕癥病人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通過自駕車等方式就醫,要求各區公布就醫咨詢電話,為群眾答疑解惑。
李昂說,在廣大市民的支持配合下,12月11日120電話24小時呼入量較前一日下降約18%。北京市衛健委呼吁市民,合理使用120急救電話,咨詢就醫,非急危重癥等情況,不撥打120為急危重癥患者,讓出生命熱線。
目前,北京也在完善分級診療服務體系,按照健康監測、分類管理,上下聯動,有效救治的原則,線上線下相結合,完善新冠肺炎患者分級診療服務網絡,輕癥和無癥狀感染者居家隔離康復癥狀加重時,可就近至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病情較嚴重,超出基層診療能力的患者,根據病情至轄區二三級的醫院就診,必要時轉診至市級定點醫院,充分發揮互聯網診療等信息技術支撐作用。
對市民反映的購藥難,李昂說,近期很多市民在醫療機構和藥店排隊開藥購藥,購藥的重點主要集中在連花清溫、布洛芬等國家衛生健康委第九版診療方案中推薦的藥品品種。
為加強合理用藥指導,北京市衛生健康委組織藥學、臨床和中醫專家結合北京市氣候特點,參考本輪疫情用藥診療實際,制定北京市新冠病毒感染者用藥目錄第一版,用藥目錄是對第九版診療方案中推薦用藥的完善,補充將清熱、解毒、排濕等功效的中藥具體到藥品品種,采取中西藥、咽痛等6類中醫診斷癥狀,推薦67個中藥品種,針對咳嗽、咳痰等4類臨床癥狀,推薦41個西藥品種,108個中西藥藥品都各自有各自的治療特點,也有很多是非處方類藥品,可以在醫院以外購買。
原標題:醫療服務面臨壓力,北京市衛健委回應百姓“三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中央網信辦部署開展“清朗·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領域亂象整治”專項行動
- 八部門:啟動實施重點群體創業推進行動
- 科研人員通過技術手段保存“萬人坑”侵華罪證
- 上海:自12月13日起,全市疫情風險區“清零”,全市實施常態化防控措施
- 上海:除特定場所外,不再要求查驗“隨申碼”掃“場所碼”
-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機構可在線開治療新冠的處方
- 中央軍委印發《關于軍隊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規定》
- 2022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13731億斤 實現增產豐收
- 供需總體平穩 結構轉型加速——2022中國經濟觀察之能源篇
- 只咳嗽發燒算無癥狀嗎?“陽”過一次還會再“陽”嗎?——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專家解答防疫熱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