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職教研究熱點課題有哪些?這篇為你指點迷津
明年職教研究熱點課題 一文全知曉
【《中國新聞》報記者劉軍報道】如何構建國家資歷(格)框架?職業教育如何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數字化轉型之路?“魯班工坊”出海,如何具體實施,又該怎樣評估效果?近日,為了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促進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中華職教社主辦的職業教育類學術期刊 《教育與職業》推出12 個 2023 年重點選題,為近期職業教育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
12個選題中有些來自黨的二十大報告。如“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背景下統籌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研究”。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要求“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指出要“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在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背景下,職業教育如何與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調發展、協同創新,是亟需加強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課題,迫切需要從政策上提出有深度、有價值的對策建議。
中華職業教育社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職業教育協會會長馬樹超認為,這個選題對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戰略意義。他建議可以具體聚焦如何在“三教協同創新”中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如何實現應用技術類本科院校與職業院校協同創新等問題。
選題“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策略和案例研究”同樣從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來。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再到共同富裕,是新時代新征程新使命。職業教育必須緊緊圍繞新時代這一戰略任務發揮重要作用。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祁占勇指出,應從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基本邏輯、貢獻度、特色經驗、質量評價、制度創新等切口展開深入研究,探討職業教育如何進一步突破服務鄉村振興的發展瓶頸,發揮應有功能和價值。
有些選題則瞄準多年來職業教育領域存在普遍共識、公認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國家資歷(格)框架研究。《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推進資歷框架建設,探索實現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目前已有160多個國家構建了國家資歷框架,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我國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框架體系,有必要借鑒發達國家先進經驗,盡快建立我國國家資歷框架制度。
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中心研究員姜大源注意到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首次出現“制度型開放”一詞。“制度型開放”的意義在于在學習規則和參與規則制定的過程中,更多用市場化和法治化手段推進開放。國家資歷(格)框架建設是落實 “制度型”開放在教育領域里的首要舉措。國家資格框架都是成熟的、國際公認的教育國際交流和合作的基本標準。建立與此對標的中國“國家資格框架”,有利于中國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標準與國際接軌。他建議具體可以從“國家資格框架”的結構、認證與執行、新八級工制度與“國家資格框架”等選題切入。
“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研究”也是業界一直以來頗為關注的話題。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新一代數字技術的興起,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加速發展,對全球各國勞動力所擁有的知識、技能與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職業教育做出相應的回應。然而,盡管數字技術有巨大的變革潛力,但目前還沒有找到將這些潛力變為現實的路徑。如何理解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內涵、特征、價值取向等基本問題?如何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數字化轉型之路?推進過程中可能會面臨哪些挑戰以及如何應對?這些問題亟待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并達成共識。
近幾年,魯班工坊已成為我國開展國際職業教育合作的一張名片,“職業教育國際合作與比較研究”也隨之成為值得深入探討的選題。目前,我國職教國際合作項目整體取得了積極的成果,但點狀的產出成果影響的深度和廣度有限,也缺乏方法論支持。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趙志群教授建議,今后需要對國際先進經驗進行學習和反思,包括“一帶一路”和“魯班工坊”等非營利性合作項目的規劃、實施和評估的方法論和具體方法研究;英、韓、美等非傳統學徒制國家學徒制“轉型”經驗研究;德國行會高等職業教育對我國職業本科的啟發等。(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