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銀保監局劉琦:重點關注“假凈值化管理、隱性剛兌”等問題
在近日舉行的2022中國資產管理年會上,上海銀保監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劉琦表示,銀保監會近期陸續公布了對部分理財公司和托管銀行的行政處罰案例,較為典型的有同業理財和老產品規模反彈等。未來,監管將重點關注假凈值化管理、隱性剛兌等問題,要求理財公司特別注重業務全生命周期,特別是投資交易環節的合規經營和風險管理。
我國資管行業總規模超過130萬億元。劉琦表示,2018年資管新規出臺以來,銀保監會不斷強化銀行保險資管業務監管,建立健全制度規則,推動產品凈值化轉型,在化解存量風險、推動改革轉型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行業發展也得到了重塑。上海銀保監局作為銀保監會派出機構,在銀保監會和上海市政府的領導下,圍繞上海資管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和全球資管中心建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舉措,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方面,著力防微杜漸,嚴防影子銀行死灰復燃。上海銀保監局持續加大交叉金融業務監測監管力度,督促銀行機構有序壓降風險資產余額。截至今年9月末,上海轄內銀行機構開展交叉金融業務余額約6000億元,同比下降30%,取得了良好成效。
此外,堅持潔凈起步,如期完成轄內銀行理財存量資產處置工作。劉琦表示,資管新規在產品凈值化管理、規范資金池運作、限制期限錯配、控制杠桿水平、去除多層嵌套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在銀保監會的統一部署下,上海銀保監局指導轄內7家中外資法人銀行逐季壓降不符合資管新規的理財存量資產。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1年底上海近4000億元待處置資產全部清零,為下一步上海資管行業的再出發打下了堅實基礎。
今年2月,上海納入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城市。劉琦表示,上海銀保監局積極推動轄內機構發行、代銷養老理財產品,為上海市居民的養老需求提供長期、普惠、穩健的金融產品。截至今年9月末,已有8家理財公司在上海銷售了40只養老理財產品,產品存續余額約90億元,覆蓋近5萬客戶。
目前,國內外資管機構已在上海形成集聚效應。劉琦表示,今年以來,已批復上銀理財和7家專營機構及其分支機構開業。目前,上海共有理財公司9家、保險資管公司9家、信托公司7家,各類機構數量均在全國前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