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梁平:護濕地之美 建生態之城
車行于重慶市梁平城區,穿過林立的高樓,進入雙桂新城內,靜謐的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映入眼簾,碧綠的湖面上荇菜參差,水里魚兒暢游、湖畔游人如織,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在這里徐徐展開。
重慶梁平,一座濕地與城市交融的生態之城,境內408條河流、78座湖庫、80萬畝稻田串珠成鏈,與臨水而建的城區和逐水而居的百姓相融相依、和諧共生。
2022年,是中國加入《關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簡稱《濕地公約》)30周年。多年來,梁平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城生態空間,持續開展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推動全域治水,實現濕地潤城。
如今,梁平擁有濕地資源近2萬公頃,濕地率近11%,濕地保護率達52%,濕地保護修復成效明顯。2022年6月,梁平榮獲“國際濕地城市”稱號。
全域治水 濕地生態越來越好
茭白、荇菜等水生植物長勢旺盛,綠頭鴨、黑水雞等水禽成群在水面上休憩……這樣的景象,在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處處可見。
近年來,梁平區科學有序開展雙桂湖濕地保護修復和生態建設。2015年,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獲批試點建設,梁平秉持保護優先、嚴格管理、系統治理、科學修復、合理利用的原則,采用“凈水、治水、活水、養水”措施,將濕地元素與農耕、水利、歷史、人文等有機結合,著手打造濕地公園。
為還原自然生態原貌,梁平堅持做好濕地保護修復“減法”,對近400戶周邊農戶實施生態移民,取締各類養殖場30余處,設立無人區,營建水生、陸生動物自然棲居地和鳥類遷徙通道,為生物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重塑美麗生態底色。
同時,梁平持續做好濕地保護修復“加法”,先后修復都梁飛雪、垂云北觀等濕地生態景觀;完善巡湖道路8.3公里、環湖智能步道9.9公里以及全域慢行系統等配套設施,實現公園自然景觀、濕地和休閑空間有機融合,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好生態孕育新生機,如今,雙桂湖濕地正成為鳥類的家園、市民的樂園。園內現有野生動物277種,野生植物623種,每年冬季,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頭潛鴨在內的上萬只候鳥都會來雙桂湖越冬棲息。
濕地潤城 惠民效益越來越強
在安勝鎮龍印村,層層疊疊的金色稻田美不勝收,充滿水鄉古韻的民宿點綴其間,游客紛至沓來;在川西漁村,經過生物溝等生態屏障凈化后的清澈渠水緩緩流淌,為當地漁業注入活力……在梁平,依托鄉村小微濕地,城市空氣質量越來越好,當地村民也吃上了“生態飯”。
近年來,梁平因地制宜,通過探索推廣“鄉村小微濕地+有機產業、民宿康養、生態旅游”等模式,建成400余個具有典型示范效應的小微濕地,通過探索濕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逐步形成經濟作物種植、水產養殖、濕地康養、濕地旅游四大生態支柱產業,助農增收。
此外,梁平立足全域濕地資源,持續開展城市濕地連綿體構建,利用城區“一湖三庫四水”優質水生態資源,以雙桂湖為核心實施河湖、庫塘連通工程,引水入城、進小區,形成約25.3平方公里“六水蜿蜒、濕地繞城”城市濕地連綿體,提升居民獲得感。
濕地保護,潤澤美麗梁平。未來,梁平將持續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全面推動“全域治水·濕地潤城”,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篇章,繪就山水城人和諧共生的新畫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