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30年前,中國煤電裝機容量預計達峰
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9日電(記者 楊月)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世界能源藍皮書: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22)》。
藍皮書指出,2022年,中國動力煤市場將繼續受碳排放與經濟發展相平衡、煤炭中長期合同對發電供熱企業全覆蓋,以及主管部門對現貨市場調控的影響,煤炭供應將持續增加,用煤需求季節性波動增大,煤炭市場趨向供需平衡,煤價運行相對平穩。但是,季節性、區域性供求緊張關系仍然存在。在能源結構轉型背景之下,火電的托底作用、煤炭的“壓艙石”作用更加凸顯,煤炭市場在中長期可能會處于緊平衡狀態,煤炭行業將在“變”中行穩致遠。
2025年前,中國煤電仍為電力結構的主力,預計“十四五”期間,中國電力行業用煤需求將增長約2.4%。用煤需求季節性波動強度進一步提升,電力安全仍將高度依賴電力燃料供應。預計2025年,62%以上高峰負荷仍需煤電承擔。
隨著儲能技術的成熟和應用,清潔能源、核能等加快發展,預計2026—2030年,中國煤電裝機容量或將達峰,預計電力行業用煤需求在2030年為24.5億—25.3億噸。從發揮兜底和調節性作用的角度預測煤電發電量,“十五五”期間,全國煤電裝機容量將新增0.3億千瓦,并將在2030年達峰,達到12.6億千瓦。從保障作用角度看,煤電發電量仍然占總發電量的近一半,煤電在電力保供中的重要地位短期內難以改變。
2031—2060年,煤炭成為應急保供能源,按照煤電平穩削減和加速削減兩種方案來考慮,2060年,全國煤電裝機容量分別為8億千瓦、4億千瓦。相對加速削減方案,平穩削減方案下電力系統容量充裕度提高4.7個百分點,高峰負荷平衡能力提高3億千瓦。專家指出,平穩有序推進煤電削減,有利于我國電力系統穩定和減少社會經濟風險。
據了解,《世界能源藍皮書: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22)》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組織國內油氣國企研究部門、專業高校、中國社會科學院相關研究所等機構知名專家學者撰寫,中國社會學院研究生院原院長、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黃曉勇主編。本報告闡述了全球能源局勢與中國能源發展概況,梳理并分析了2021年世界石油、天然氣、煤炭、電力、核能、可再生能源等各個能源行業的發展情況、市場走向以及未來趨勢,聚焦中國和世界能源行業的熱點話題,包括“雙碳”目標下中國煤炭剛性需求影響因素及趨勢、未來中國天然氣利用方向及市場化改革、中國全社會用電量變化和可再生能源發電、世界鋰市場的發展狀況等,還對綠色金融與能源投資、數字治理下中國的電力安全供應體系、干熱巖與可燃冰的勘探開發、儲能技術、中國城市能源綠色利用與碳排放達峰指數等前沿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
世界能源藍皮書已連續出版十年。該書基于世界權威機構發布的相關數據、以及能源問題專家在各自研究領域掌握的詳實資料和總控全局、洞悉細節的鮮明觀點,對世界各國能源政策及市場走勢進行了系統深入分析,為我國能源行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得到了國內能源業界和學界的認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