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的“社戲”水鄉再登臺
今年是魯迅短篇小說《社戲》發表100周年。這篇小說作為中學課文,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學生。相信大家都還記得作者和小伙伴們在月下撐著烏篷船去看一場社戲的文學場景。就在11月6日,由魯迅長孫、魯迅文化基金會會長周令飛策劃的2022年首屆“水鄉社戲”活動,在魯迅外婆家紹興市越城區孫端街道舉行,《社戲》中描繪的場景變成了現實。
活動: 欣賞千年流淌的社戲腔韻
活動當天上午,水鄉會市照常開放。在剪紙、竹刻、越窯青瓷燒制、紹興花雕制作等20個攤位前,大家能親身體驗紹興歷史文化的千年傳承。
當晚,人們來到魯迅兒時看社戲的孫端皇甫村包公殿戲臺原址,觀賞水鄉社戲,從《金猴獻瑞》到《梁?!せ厥恕贰洱埢⒍贰罚販叵壬P下的社戲,感受濃濃的紹劇風味。
魯迅長孫周令飛當晚在“水鄉社戲”大匯演現場發表致辭,他說,站在這個戲臺上,心情十分激動。一百年前,祖父魯迅先生寫下《社戲》一文,這樣描繪他外婆家的社戲舞臺:“最惹眼的是屹立在莊外臨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戲臺,模糊在遠處的月夜中,和空間幾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畫上見過的仙境,就在這里出現了。”
而今,村民和來自四面八方的朋友,一同欣賞這千年流淌的社戲腔韻,聆聽曾讓魯迅如癡如醉的攝魂之聲。在周令飛看來,這是一幅非常讓人興奮、期盼、緬懷的社戲圖畫。據其介紹,《社戲》起源于當地群眾對于土地的崇拜和豐收的祈望。“社稷”是人類生命延續的根柢。依賴土地以農為本的老鄉,春盼風調雨順,秋望五谷豐登,演戲祭神。這個“神”就是“社稷神”,演的戲也就叫《社戲》。勤勞純樸的紹興人民為社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河網密布的水鄉環境為社戲創造了天然舞臺。
現代文學巨匠魯迅,生于斯、長于斯,對清末孩提時代看過的水鄉社戲始終未能忘懷,稱贊備至。他先后寫了小說《社戲》、散文《無常》和雜文《女吊》《門外文談》《二丑藝術》《臉譜臆測》等作品以及許多書信,對紹興社戲有生動的描繪和精辟的論述。
初衷:社戲不能停留在文學上
對于舉辦首屆水鄉“社戲”活動初衷,周令飛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他回不了上海,在紹興祖籍地一住好幾個月。在這期間,他深入紹興農村社區走訪發現,街坊鄉鄰很懷念停辦好多年的水鄉社戲?!霸谖铱磥恚渡鐟颉凡荒芡A粼谖膶W上,更不能與市民生活漸行漸遠,作為魯迅文化基金會會長,我有責任和義務去推動重新舉辦社戲這項工作?!本瓦@樣,周令飛發揮他的特長,精心策劃了三個多月,在紹興市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魯迅文化基金會和越城區政府共同舉辦了首屆水鄉社戲活動。
從11月1日開幕到6日結束,為期六天的活動中,除了專業劇團名劇選段表演、社戲會市,還創新加入了大學生表演及其他歌舞形式,增設了節目海選環節。活動最后一天的水鄉社戲晚會,融入民樂、舞蹈、聲樂,結合越劇、紹劇等本土傳統藝術形式,打造了一臺地域特色濃郁、形式感豐富、藝術水準高的文化“盛宴”。
據了解,經過數天海選之后,浙江紹劇藝術研究院帶來的《龍虎斗》和《金猴獻瑞》、魯迅文化基金會帶來的《神韻紹興》等節目獲得本次社戲優選活動的優秀獎。
創新:大學生參與彩繪烏篷船
除了上述社戲活動,水鄉還舉辦了烏篷船繪畫比賽及烏篷船自由劃比賽,吸引眾多年輕人參與?!八l社戲要在水上做文章,我就設想讓傳統的烏篷船有新的生命活力,于是我想到了彩繪烏篷,讓充滿青春朝氣的大學生們參與?!敝芰铒w說道。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這些彩繪烏篷船別具一格,給“坐烏篷觀社戲”的千年遺風賦予新的意蘊。尤其是船身上繪有紹劇臉譜的圖案最為醒目。周令飛稱,這是魯迅美術學院隊伍的杰作。經過激烈角逐,作品榮獲本屆2022“水鄉社戲”彩繪烏篷船比賽特別獎。
“天上一個月亮,水中一片希望,舞臺搭在水中央,水上社戲”就這樣結束了。周令飛表示,活動雖然暫歇,但對魯迅文化及精神的思考、傳承、發揚則將一直持續下去。在明年,或不久之后的將來,“水鄉社戲”也將作為對魯迅文化精神的追憶和傳播符號,在全省乃至全國各地上演。
文/記者 張恩杰 統籌/劉江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